
说到显老,白发可能是最明显特征之一了。有些躲在黑发里若隐若现,有些明目张胆地长在两鬓、头顶……不仅是中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逐渐早生白发。白发不仅影响颜值,还与健康息息相关。
头发变白的原因有哪些?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陆威表示,头发颜色取决于毛囊内黑素细胞中的黑色素,而且毛囊内有部分干细胞充当黑素细胞的“储备库”。头发生长时,干细胞就会变身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为头发“上色”。
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可影响黑素细胞的代谢,导致细胞被破坏或黑色素生成不足,此时白发就产生了。
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
1.衰老:随着机体衰老,黑素细胞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导致头发逐渐变白,亚洲人群约在30~50岁开始长白发。但遗传、某些基因突变等先天性因素可引起早发性白发,即“少白头”。
2.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锌、铁等,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良、吸烟等,也可造成白发。
病理性因素:如白化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斑秃等)、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垂体功能障碍等,也可影响黑色素合成或造成代谢障碍。
两种白发须排查疾病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段晓涵提醒,以下两种情况建议就医,进一步排除是否伴随有其他系统性疾病。
1.在短期内出现较多白发。
2.没有家族“少白头”背景,却在25岁前就出现较多白发。
如何科学应对白发?
营养内调:为黑发提供“原料”
“药补不如食补”,通过饮食摄入关键营养素是最基础、最安全的方式。
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深色浆果:蓝莓、黑莓、桑葚(富含花青素)。
深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富含维生素C、E)。
坚果和种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富含维生素E和铜)。
其他:胡萝卜(β-胡萝卜素)、番茄(番茄红素)、绿茶(茶多酚)。
补充合成黑色素的关键营养素:
铜:是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关键酶)的核心成分。
食物来源:腰果、杏仁、鹰嘴豆、动物肝脏、牡蛎、黑巧克力。
铁和锌: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包括毛囊细胞。
食物来源:红肉(适量)、菠菜、lentils(小扁豆)、南瓜籽、牡蛎。
维生素B12:尤其对因缺乏B12导致的过早白发有效。
食物来源: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肉类、鱼类、蛋奶。素食者需特别注意补充。
生物素(维生素B7):促进角蛋白生成,对头发和指甲健康至关重要。
食物来源:鸡蛋(尤其蛋黄)、坚果、三文鱼、牛油果。
建议:力求饮食多样化、色彩丰富,打造一个“抗炎抗氧化”的饮食模式。
生活方式:减少黑发“杀手”
定期锻炼:瑜伽、跑步、游泳等能有效释放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正念与冥想: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深呼吸或冥想,帮助神经系统放松。
保证充足睡眠:确保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这是身体修复和清除自由基的关键时期。
戒烟:吸烟是公认的加速衰老和白发生成的重要因素。戒烟有百利而无一害。
头皮按摩:每天用指腹(非指甲)按摩头皮5—10分钟,可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为毛囊输送更多营养和氧气。
可以搭配一些护发精油,如椰子油、杏仁油、迷迭香油。研究表明迷迭香油可能有助于改善毛发生长。
特殊情况与医学干预
警惕“一夜白头”:虽然不可能真的一夜全白,但极度的精神压力确实可能导致“弥散性白发”,即大量白发在短时间内散布出现。核心是紧急减压和寻求心理支持。
排查疾病:如果你的白发出现得特别早(如20岁前)、非常迅速,或伴随脱发、疲劳、体重异常等症状,建议去看医生(皮肤科或全科),检查是否存在甲状腺问题、贫血等潜在疾病。
关于补充剂:如果你怀疑自己饮食无法均衡,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考虑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生物素、维生素D、铜、锌等。但切忌自行盲目大量补充,过量某些微量元素(如锌)反而有害。
来源 | 生命时报、光明网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
关注民生周刊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