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安防吹上天的卢浮宫,大白天能被人当成“提款机”?19号早上,巴黎的晨光刚爬上卢浮宫的玻璃穹顶,这藏着半部人类艺术史的地方还没完全开门迎客,尖锐的警报声就炸响了——阿波罗画廊里,两座专门放王室珍宝的展柜被砸得稀烂,8件传世珠宝不翼而飞,还好欧也妮皇后的冠冕后来被追回,剩下7件全是刻着法国历史的无价之宝。
更离谱的是作案过程比电影还魔幻。4个蒙面人分工明确,俩人身穿黄色反光背心,借着塞纳河沿岸施工的围挡掩护,操控升降吊篮从外墙直接潜入,另外俩人事先骑摩托在附近待命。他们直奔阿波罗画廊,掏出专业角磨机,12秒就击碎了号称“抗冲击”的展柜玻璃,精准拿走珠宝后还想纵火毁设备,被员工阻止后顺着吊篮溜了,骑上摩托消失在晨雾里,全程刚好7分钟。
![]()
要知道卢浮宫的安防本该密不透风:2000多个监控摄像头、500多名专业保安,2017年还砸钱升级了生物识别系统,每年光安防维护就花2400万欧元。可案发时,施工区连24小时警戒岗都没有,临时通道的门禁一直关着,等于给劫匪留了“后门”;安保主管三个月前就申请把展柜玻璃换成防爆的,结果批都没批;被盗的珠宝连最基础的射频识别系统都没装,警报更是等劫匪跑了才姗姗来迟。
这事一曝光,网友的评论直接炸了锅。有人第一时间调侃:“这哪是盗窃,分明是现实版《国家宝藏》!建议卢浮宫直接跟 Netflix 合作拍剧,绝对爆款”,还有人开脑洞:“盗贼是把《盗墓笔记》的技巧用活了吧?7分钟搞定,比特种兵还利索”。
更多人盯着细节较真。有网友质疑:“角磨机、喷灯这些设备怎么带进卢浮宫的?还能精准避开红外监测,要么是对布局比保安还熟,要么就是有内部人打配合”。看到施工区成了突破口,有人更气:“装修就不管安防了?临时通道没人守,货运电梯随便用,这漏洞跟没设防有啥区别”。
![]()
对比《蒙娜丽莎》的待遇,网友更觉得离谱:“人家《蒙娜丽莎》有激光围栏、三层防弹玻璃,游客靠近点都有人管;拿破仑时期的珠宝就配个普通展柜?安防预算3%都舍不得给珠宝厅,这不是双标吗”。
心疼文物的网友占了一大半。有人惋惜:“丢的不是宝石,是法国的历史啊!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那是拿破仑时代的工艺结晶;玛丽-阿梅莉的蓝宝石套装,每一件都藏着王室故事”。还有人担心:“这些珠宝要是流到黑市被拆成碎钻,那历史痕迹就彻底没了,比烧了还可惜”。
想起之前荷兰国立博物馆的珠宝失窃案,有网友直接点破:“上次查出来是安防系统老化,卢浮宫这更糟,技术落后就算了,管理还稀烂。顶级博物馆不能光靠名气撑着,南充博物馆都知道搞‘警格+文保’联动,定期演练,卢浮宫学不会吗”。
![]()
面对骂声,法国官方很快回应。马克龙说这是“对文化遗产的侵犯”,承诺不惜代价追回;文化部宣布要升级安保,换硬件、优化流程、加智能监测。但网友根本不买账:“现在才升级?安保主管三个月前就预警了,早干嘛去了”“新系统要等多久?这期间其他宝贝安全吗”。连游客都吐槽,平时展厅都有专人看守,案发时居然一个人没有,“太容易得手了,根本不像顶级博物馆”。
其实这事儿戳中了所有顶级博物馆的通病——开放和安全怎么平衡。博物馆要让文物“活”起来,就得让人靠近,但人多了、施工多了,安防漏洞就容易冒头。南充博物馆日均三千游客还能实现文物“零事故”,靠的是公安、社区、消防联动巡查,动态调安保力量,定期搞应急演练 。卢浮宫倒好,施工区成了盲区,设备升级拖拖拉拉,流程漏洞一大堆,出事早有预兆。
![]()
现在警方在查内外勾结的可能,但公众最关心的还是那7件珠宝能不能回家,漏洞会不会真的补上。毕竟博物馆守的不只是文物,更是大家的信任。《蒙娜丽莎》的玻璃再厚,珠宝厅的漏洞不堵,信任迟早会碎。
说到底,文物保护从来不是装几个摄像头就行的。大英博物馆早就给镇馆之宝装了全域RFID,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安保交接班都要重叠,这些成熟经验卢浮宫不是学不会,而是没真正放在心上。这次失窃是教训也是契机,要是只靠嘴上升级、事后补救,下次丢的可能就不只是珠宝了。文物是全人类的宝贝,安防这根弦,真得时时刻刻绷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