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的东莞,改革开放的热潮让这座城市充满生机,却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出租车司机张师傅的失踪,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换班时间已过,他既未回公司,也未联系家人,老板察觉异样后报警,一场牵动深圳、东莞两地的搜寻随即展开。
![]()
十天后,一名果农在偏僻果园里发现了扭曲的尸体,经辨认正是失踪的张师傅。尸检结果令人揪心:
他先是遭石块重击头部,随后被人用胶带封死口鼻窒息身亡,手脚还残留着铁丝捆绑的痕迹,死状凄惨得连办案民警都不忍让家属直面。那时没人想到,这起命案只是开端,一场持续 14 个月的噩梦才刚刚降临。
短短数月内,深圳宝安、东莞虎门等地接连曝出司机遇害案。第二位受害者吴司机的尸体在山中被发现时,因夏季高温已高度腐臭,但致命伤痕与捆绑手法和张师傅如出一辙。
更令人不安的是,受害者不仅有出租车司机,连开豪车的公司经理也未能幸免。一时间,深圳的司机群体陷入恐慌,夜晚出车时无不紧绷神经,看到路边拦车的年轻女子更是避之不及,“接单等于送命” 的传言在行业内悄然流传。
![]()
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却屡屡陷入僵局。凶手作案后抛尸地点毫无规律,或在果园,或在深山,或在废弃工地;受害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唯一的共性是都曾载过陌生女乘客。
90 年代的深圳缺乏普及的监控设备,刑侦手段还依赖走访排查,凶手如同幽灵般隐匿在城市的车流中,案件侦破一度停滞。
两次失败的作案,撕开犯罪团伙的伪装
案件的转机出现在 1994 年 6 月,两个看似偶然的事件接连发生,让笼罩在真相上的迷雾终于出现裂痕。
先是深圳机场的一名司机报警称,几名穿着暴露的年轻女子拦车时言语轻佻,频频用挑逗性动作引诱他前往 “隐蔽洗浴中心”。常年跑机场的司机见多识广,察觉对方眼神中的急切与刻意,当即拒绝并上报警方。这是警方首次将 “年轻女子” 与连环命案联系起来。
![]()
更关键的线索来自一名死里逃生的司机。他被人发现倒在深圳公路的血泊中,经抢救苏醒后,虽因头部受创记不清凶手样貌,却明确记得对方带着浓重的江西口音,且是被几名漂亮女孩以搭便车为由诱骗至偏僻处。
“她们长得很清秀,说话却露骨,说给双倍车费让我绕路去出租屋”,这名司机的证词成为破案的关键钥匙。
专案组立刻调整方向,将排查重点放在深圳宝安机场周边的外来女性,尤其是操江西口音、外形靓丽的群体。此时,警队大队长李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凶手接连两次作案失败,急需钱财的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熟悉的作案区域,宝安机场人流量大、豪车集中,仍是其首选目标。
![]()
这个判断在当时引发争议,毕竟蹲守一个月毫无收获,不少人建议扩大排查范围。但李政坚持己见,带着队员继续在机场周边布控。
1994 年 6 月 26 日,一名浓妆艳抹、穿着性感的女子进入警方视线 —— 她专挑豪车拦车,被拒绝三次仍不放弃,最终坐上一辆丰田轿车。这一反常举动与之前司机描述的特征完全吻合,李政立即下令跟踪。
跟踪途中,丰田司机发现被警方尾随,情急之下超速行驶,警方被迫强行拦截。车内女子面对盘问神色慌张,很快承认自己是犯罪团伙的一员。这个名叫刘瑜香的女子,成为了撕开整个犯罪网络的突破口。
![]()
16 人团伙的罪恶版图,“魔女” 不只是诱饵
刘瑜香的供词揭开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的真面目。这个由 16 人组成的团伙分工明确:6 名年轻女子负责 “钓饵”,在机场、车站等场所色诱司机;
10 名男性成员则埋伏在出租屋据点,待目标进入后实施抢劫杀人;团伙首领由张小建和付红琼共同担任,前者负责策划指挥,后者既是 “钓饵” 核心,更是下手最狠的杀手。
令人震惊的是,这 6 名被后世称为 “六魔女” 的女子,并非单纯的诱饵,她们中多人直接参与杀人。
20 岁的付红琼是其中最冷血的一个,手上沾染了 6 条人命。审讯时她毫无悔意,直白地告诉民警:“没钱就活不下去,杀人抢车就是赚钱的手段”,甚至嘲讽受害者 “自己贪色活该”。
![]()
根据刘瑜香的交代,警方迅速展开收网行动,在深圳、东莞两地的三个出租屋据点同时出击,将张小建、付红琼等 16 名团伙成员全部抓获。
在据点搜查时,民警查获了大量带血的衣物、捆绑用的铁丝、作案工具石块,还有多本记录着 “接单”“出货” 的账本,上面清晰记载着每起案件的时间、地点及抢得车辆的销赃金额。
随着审讯深入,团伙的作案模式逐渐清晰:女子先在机场、高速路口拦车,用 “给高价车费”“提供特殊服务” 等话术引诱司机前往偏僻出租屋;进屋后,埋伏的男成员立刻用木棍、石块击打司机头部,女子则负责用胶带封嘴、铁丝捆绑;
![]()
得手后,他们将尸体抛至野外,车辆则由专人开往外地销赃,赃款由张小建、付红琼统一分配,每人每次可分得数千元 —— 这在 90 年代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
更令人唏嘘的是,“六魔女” 大多来自江西农村,年纪最小的付红琼还未满 20 岁。她们起初因家境贫寒来深圳打工,却在结识张小建等人后被 “快速发财” 的美梦洗脑,从最初的犹豫退缩,到后来主动物色目标,最终沦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其中一名女子在供述中说:“第一次见杀人时吓得腿软,但看到分到的钱,就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了”。
两万民众围观的审判,14 声枪响终结罪恶
1995 年 12 月 15 日,深圳宝安区新安体育场举行了公开宣判大会。尽管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仍有两万多名群众冒雨赶来,其中不乏受害者家属,他们举着写有 “血债血偿” 的牌子,眼神里满是期待与悲愤。
![]()
审判台上,16 名罪犯一字排开,双手反绑在身后,每人身后站着两名警员。6 名 “六魔女” 穿着入狱前的衣裙,虽面色憔悴,仍能看出姣好的容貌,与她们犯下的罪行形成刺眼反差。
当法官宣读判决书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张小建、付红琼等 14 人因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罪行极其严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1 人因作案未遂,1 人因仅参与销赃,分别被判处死缓和有期徒刑 20 年。
听到判决结果,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此时的罪犯们表现各异:团伙头目张小建深深低着头,身体不停颤抖;几名女成员试图哭闹博取同情,却被群众的斥责声淹没;而付红琼却仰着头,脸上甚至露出不屑的神情,直到被押上刑车时,仍在叫嚣 “不过是几条命,有什么了不起”。
![]()
两辆大型卡车将 14 名死刑犯送往刑场,无数民众跟在车后前行。在一片荒芜的开阔地,随着几声枪响,这伙作恶多端的罪犯终于付出了代价。有围观群众后来回忆,枪响的那一刻,有人放声大哭,有人拍手叫好,雨水混着泪水与欢呼声,成了对 17 名受害者最好的告慰。
案件落幕之后,深圳警方以此为契机,加大了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在机场、车站等重点区域增设警力,建立了司机安全报警系统。
“六魔女” 案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打击恶性犯罪的标志性案例,警醒着每一个怀揣发财梦的人:捷径背后往往是万丈深渊,触犯法律的代价终将是生命的终结。
![]()
本文系社会新闻/真实案件改编,部分人名为化名,本文图/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