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分钟内付款,不然演唱会门票就没了!” 当这条来自 1068 号段的短信弹出时,杭州歌迷张女士未加思索便转了 800 元,直到被拦在体育馆外才发现被骗。如今,这个本应发送正规通知的 “正经号段”,已成诈骗分子的伪装外衣,而其背后层层转租的利益链,更暴露了通信安全防线的致命漏洞。
![]()
1068 号段的 “黑化” 绝非偶然,而是六家企业联手制造的悲剧。广东、无锡两家公司从工信部获批号段后,未按规定自行运营,反而转手给武汉公司;武汉公司接入通信通道后,又转租给北京公司;经过安徽公司的 “接力”,最终落到无资质的河北某网络科技公司手中。更讽刺的是,每一份转租协议都明确写着 “禁止转售”,却没有一家企业履行审核义务,任由号段沦为诈骗工具。当安徽公司收到投诉要求核查合同时,河北公司竟靠伪造文件、添加空格规避拦截,继续发送诈骗短信。
![]()
这条利益链的每一环,都沾满百姓的血汗钱。涉案的 6525 条短信,让受害者损失从几百元到 17 万元不等,有人攒了半年的工资打了水漂,有人为给孩子买演唱会门票被骗走学费。更深远的危害在于信任崩塌:如今不少人看到 1068 号段短信就直接删除,连银行催款通知、社保缴费提醒都不敢信,正规服务与百姓需求之间硬生生被划出鸿沟。这种信任危机,比单次诈骗的损失更难弥补。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判决终于撕开了 “法不责众” 的口子。与以往只追诈骗分子不同,此次将六家转租企业全部列为被告,判令赔偿 50 万元并公开道歉。这一判决的意义远超个案:它明确了 “提供诈骗工具同属侵权”,让企业明白防控义务是法定责任而非 “可选动作”,更用 50 万元赔偿金敲响了行业警钟 —— 靠转租号段赚快钱的日子到头了。
但要根治 1068 号段乱象,仅靠个案判决远远不够。当前码号审批后监管缺位的问题仍未解决,企业拿到号段后是否合规使用,全凭自觉;而积分制管理、动态核查等技术手段的缺失,让 “层层转租” 有机可乘。更关键的是,50 万元赔偿与企业转租获利相比差距悬殊,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早已明确 “群防群治” 要求,码号管理就是守护民生的 “第一道防线”。监管部门需建立 “审批 - 核查 - 追责” 全流程体系:对获批企业实施月度动态核查,用技术手段追踪号段使用轨迹;将转租行为纳入企业征信黑名单,一旦违规便吊销经营资质;同时提高违法成本,让赔偿金额与诈骗损失、企业获利直接挂钩。对百姓而言,核实官方渠道、不轻信 “限时付款” 等话术,也是自我保护的必要防线。
1068 号段诈骗案给所有行业敲响警钟:公共资源绝不能成为少数人的摇钱树。当企业把责任当废纸、把监管当摆设,最终买单的必然是普通百姓。唯有监管部门筑牢防线、司法机关严惩失责、企业守住底线,才能斩断利益链条,让 1068 号段回归正轨,让百姓的钱袋真正安全。毕竟,通信安全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乎每一个人的民生大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