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大研究:盐一换,每年少死100万人,吃低钠盐全因死亡显著

0
分享至

傍晚时分,陕西关中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63岁的刘阿姨正端着热腾腾的咸菜准备开饭。她自豪于几十年自家腌制的“地道味道”,一直觉得饭要有盐才下得去口。最近村里不少人开始热议“低钠盐”,说吃它能降血压、防心梗,但刘阿姨却不屑一顾:“我这辈子吃了大半辈子的咸菜,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可没想到,上个月她刚住院回来,医生反复叮嘱,吃盐这事,真的马虎不得。到底盐换成“低钠盐”后,能带来什么改变?北大的最新研究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也让这个小院的饭桌多了一层未解的悬念。

我们都知道“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你真的明白它坏在哪儿?更重要的是,简单换种盐,真能把命保住?北大团队的一组数据,颠覆了很多家庭对食盐的固有认识。

北大公共卫生团队借助全国大规模人群数据,得出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如果全社会把普通食盐换成“低钠盐”,每年因高血压、心梗、中风等问题死亡的人,预计将下降至少1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每八分钟就有人因此获益,全因死亡显著下调。



而“低钠盐”到底什么来头?它是在普通食盐中,用氯化钾部分取代氯化钠,钠离子减少,钾离子增加。

看似微小的比例变化,带来的,是整个中国“多盐饮食”习惯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健康革命。

事实上,高钠摄入被公认是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元凶。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提示: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钠应低于2000毫克(约5克盐),但中国居民习惯普遍“嗜咸”,实测吃盐量高出标准1倍以上。

甚至有专家直言:“全国每年因为高盐饮食,造成的心血管死亡人数就有超过百万。”如果大家能够通过“吃低钠盐”这个简单习惯,把危险减半,很多悲剧是可以躲开的。



换低钠盐,全因死亡率真能显著降低?具体改变有哪些?

北大的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细化,坚持使用低钠盐半年以上,身体可能有以下4大积极变化:

第一,血压水平明显下降。

人体中,钾离子能够促进钠的排出。大约60%以上的家庭用低钠盐后,收缩压平均下降5-8mmHg,高血压发病风险同步降低。

第二,脑卒中、心梗等急性事件风险下降。

盐摄入量降低直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的发生。中国居民因高盐致脑卒中风险,10年下降约13.5%。



第三,肾脏损伤风险减轻。

钠的过度堆积是肾脏代谢负担加重的关键。低钠食盐的推广,让肾病人群“保命”窗口期更长,慢性肾衰竭发病率可降低约8.7%。

第四,全因死亡率下降。

北大及国际同行研究强调:即便是无任何疾病的人,坚持低钠饮食,死亡率也会显著降低——全因死亡能下调10-14%。不少被人忽视的“隐性杀手”,高盐相关的慢性炎症、心律失常,也随之明显减少。

不过,效果最明显的,正是那些“高危家庭”:家族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既往有脑卒中史的人群。他们一旦换用低钠盐,原本“偏高”的风险曲线会快速回到正常人水平。



那么,普通家庭该怎么健康、科学地把低钠盐用起来?这些要点不能忽视:

第一,认准包装。

市场上的低钠盐通常包装有“低钠”标识,钠含量为普通食盐的60-70%,钾含量提升至25-35%。务必选正规厂家,切忌自制。

第二,逐步替换。

给味蕾留适应期。建议最初以一半低钠盐、一半普通盐混合使用,慢慢过渡以免觉得“寡淡无味”。



第三,避免误区。

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严重心脏病患者,需遵医嘱慎用低钠盐。因为过量补钾可能有风险,普通健康人群则可放心食用。

日常烹调上,除了换盐,更要养成“少买咸菜,少点重口味外卖”的好习惯。

第四,控盐“全家总动员”。

低钠盐并非万能,还需从“少油、少盐、少糖”三管齐下。家庭成员检视日常摄盐量,用“定量盐勺”“盐罐分装”等方式控总量,每人每日不超过5克盐为宜。

第五,坚持一段时间再看结果。

研究显示,坚持6个月及以上,血压和健康数据改善极为明显。如果刚换口味后觉得“无感”,不妨用血压计、体检数据记录真实变化。



结语

许多慢性病不是一两天吃出来的,而是那一勺“咸”日积月累。北大研究给出明确的信号,哪怕只是在生活中一个微小的改变——换用低钠盐,也足以保护成千上万的心脑血管,守住全家的健康底线。如果你还在为“吃啥咸不咸”争论,不如今天就在厨房里做个小小尝试,健康的回报可能远大于你的想象。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早苗的言论有多恶劣?这个美国人一针见血!

​高市早苗的言论有多恶劣?这个美国人一针见血!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3 22:42:54
美智库:俄军实控波城46%,八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乌克兰

美智库:俄军实控波城46%,八国发表联合声明支持乌克兰

史政先锋
2025-11-14 17:58:49
剪腿版小鹏机器人进入小鹏展厅 机器人团队视为耻辱

剪腿版小鹏机器人进入小鹏展厅 机器人团队视为耻辱

手机中国
2025-11-14 11:51:07
当年南海打捞出日军沉船,发现一铁箱被焊死,切开后专家震惊哽咽

当年南海打捞出日军沉船,发现一铁箱被焊死,切开后专家震惊哽咽

领悟看世界
2025-11-12 01:06:46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台独急先锋赖清德突然改口:两岸可以统一,国台办一句话戳破真相

文史旺旺旺
2025-11-13 20:17:18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美预言家朱迪再爆猛料:美日中命运已定,此岛将首遭灾

心灵短笛
2025-05-15 15:12:03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高速失速频发,上汽大众多款车型陷入集体维权风波

鲁网淄博
2025-11-13 18:26:31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极目新闻
2025-11-14 10:18:29
中国投资6700多亿建设雄安,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

中国投资6700多亿建设雄安,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如今咋样了?

小莜读史
2025-11-14 21:06:54
世界台联宣布重要决定!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回归:丁俊晖曾夺得首冠

世界台联宣布重要决定!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回归:丁俊晖曾夺得首冠

越岭寻踪
2025-11-14 04:57:49
越南1.03亿人口拥有631万辆车,山东1亿人汽车保有量如何

越南1.03亿人口拥有631万辆车,山东1亿人汽车保有量如何

柏拉图的诉说1
2025-11-14 16:41:37
医生被护士骂的理由能有离谱?网友:我一直以为护士是医生的佣人

医生被护士骂的理由能有离谱?网友:我一直以为护士是医生的佣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3 00:15:03
闹大了!佛山一家长“炮轰”春秋假,提出四个不理解,引发热议…

闹大了!佛山一家长“炮轰”春秋假,提出四个不理解,引发热议…

火山诗话
2025-11-13 18:42:49
特朗普按下开战按钮,俄罗斯终于能复仇?中国收拾日本的机会来了

特朗普按下开战按钮,俄罗斯终于能复仇?中国收拾日本的机会来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12:10:15
生活普法|92、95、98是否都属于卖淫?

生活普法|92、95、98是否都属于卖淫?

奇葩游戏酱
2025-11-09 01:23:56
严控融雪剂,北京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实行“包段扫雪”

严控融雪剂,北京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实行“包段扫雪”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11-14 00:46:21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乡野小珥
2025-10-19 14:41:29
石宇奇先声夺人,陆光祖攻下天王山,江苏3-2浙江成就六冠王霸业

石宇奇先声夺人,陆光祖攻下天王山,江苏3-2浙江成就六冠王霸业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5 00:42:42
2025-11-15 06:23:00
小舟谈历史 incentive-icons
小舟谈历史
破茧时流的泪,终会凝成翅膀的鳞光
1627文章数 4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为什么说留英真正的红利被严重低估了?

艺术要闻

中国唯一建在温泉上的城市,常年22℃,银杏美了千年

旅游要闻

避开人潮!5 个零商业化冷门地,藏着中国最本真的诗和远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