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头疼的人多了去,李宗仁不听话,白崇禧爱耍滑,阎锡山更是个老狐狸,老蒋气得直拍桌子,可一碰上刘文辉,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忍着,一点办法没有。
就说1944年雅安那个深夜,刘文辉的人摸过去,军统的窝点给整个端了,三台电台,两部密码机,还抓了个军统少校,消息传到重庆,戴笠手里的茶杯都摔了,跳着脚说要亲自去西康收拾他,蒋介石就批了俩字,忍着,这事要是换个人,早没了,可他是刘文辉,谁也不敢动。
一个西南的军阀,敢直接抄军统的老巢,折腾了十几年,硬是没倒,最后还当上了新中国的部长,这样的人,真找不出几个。
刘文辉是四川大邑人,1895年生的,家里条件普普通通,全靠着刘家那层关系,有刘湘罩着,那时候的川军,就是谁拳头硬谁说话,他从小不怎么爱看书,就喜欢琢磨兵法,13岁那年报了个假年龄,混进了成都的陆军小学,后来又去了保定军校,1916年一毕业,刘湘带着他,在川军里爬得飞快,到了1920年代,手里就有十二万人,成了四川的二号人物。
他跟刘湘斗来斗去,总是吃亏,四川那块地盘分成了三份,成都是刘湘的,重庆归了杨森,刘文辉就守着西康,他看得明白,在四川这么内耗下去,早晚得被吞了,他的眼光,早就落在了西康那片地方。
那地方全是山,路也不好走,土司、藏民、苗民混在一起,是个穷地方,没人愿意去,他偏要去,1933年亲自带兵进了川西,把那些地头蛇挨个收拾了一遍,该收编的收编,该合并的合并,给自己弄了个西康屯垦使的头衔,后来又成了西康省主席。
他心里清楚蒋介石早晚要找他麻烦,准备工作做得足足的。
在西康,他自己修路,把那些驿道、吊桥全给整了一遍,四川、云南、西康连成一片,盐、茶、药材来回倒腾,光收税就收到手软,康定师范、农业学校,甚至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都开了小学,兵力也扩充到八万,全驻扎在康定、雅安、泸定这些地方,全是自己的人。
嘴上喊着蒋委员长万岁,转过头就给延安送情报,军统一直想往里插人,刘文辉压根不给机会,从1939年到1944年,戴笠派人送设备、安插特务,前后三次,全被他一锅端了,最狠的就是1944年那次,军统的美制电台刚架起来,他的人就冲进去了,三台电台两部密码机,连着一个少校情报员,全给带走了,军统那边气得要从成都调兵,又是蒋介石给压了下来。
西康那地方太要紧了,抗战那会儿,中国和印度的联系就靠滇缅公路,可日本飞机老是去炸,反倒是西康那条川藏线一直在用,英国、美国的物资全从西康走,那些背夫、马帮,都得从康定出发,整个西康捏在刘文辉手里,蒋介石要是动他,运输线一断,重庆就得断粮,英国美国那边也不答应。
戴笠栽了这几回,蒋介石也懂了,对刘文辉来硬的没用,还有个事,周恩来1938年去重庆,私下里见过他,话说得很明白,只要反蒋抗日,就是朋友,这话刘文辉听进去了,嘴上不说,心里有谱。
一直到1949年,刘文辉表面上还跟蒋介石一伙,可就是不动弹,还偷偷给延安送情报,秋天的时候局势差不多定了,蒋介石让他带着24军跟胡宗南一起反攻,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在彭县开了个小会,把邓锡侯、潘文华叫到一块吃饭,一顿酒喝到半夜,起义的事就定了,12月9号,西康通电起义,部队改编,当时蒋介石还在成都,听到通电的消息,脸都白了,第二天连夜坐飞机去了台湾,成都的饭都没顾上吃,刘文辉就这么成了接收大西南的一个关键人物。
当过军阀,又当了部长,1959年去了林业部,一直干到1976年去世,活了82岁,连文革都平稳度过,在北京病逝,他这辈子走了三条路,一开始是刘家的子弟兵,靠着关系和拳头出头,中间成了西康王,自己当家作主,最后顺着大势投了共产党,当了干部。
说他投机也好,识时务也罢,反正有一点,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和,什么时候该顶,什么时候该退,阎锡山去了台湾,李宗仁跑去国外,白崇禧被边缘化,他刘文辉当上了林业部部长,还拿了一级解放勋章。
没收军统电台那一声响,不光是戴笠丢了面子,更像是旧时代军阀最后的回响,后来的中国,再也没有这种“西康王”的机会了,可那个懂得转弯的刘文辉,却被历史记了下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