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法修正施行十周年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为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导致驾驶人“进退两难”被罚的案件。据介绍,位于重庆綦江区的某丁字路口,车辆右转行驶30米后才出现“禁止驶入”标志标线。不到两年时间,该路段发生同一行为被监控抓拍的事实,达到5814次。
根据相关描述,这一“进退两难”格局的确造成驾驶人难以适从、动辄得咎的后果:只要驾车开进这一路段就意味着违规且没有“容错”机会。而遭到监控抓拍的案例多得惊人,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这本该是一个应该引起警觉的“信号”。
该案中,法院依法判决撤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决定,监督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纠错是必须的,也让很多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不过,值得一问的是,如果不是法院判决替驾驶人撑了腰,“进退两难”局面何时才能消除?
在这个问题上,先得感谢车主秦某某的不平则鸣。2018年6月,秦某某驾驶车辆驶入该禁行路段后被处罚款200元、记3分。秦某某不服处罚,先后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驳回了秦某某的诉讼请求,好在二审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虽然禁行标志设置位置符合规范,但未在路口提前设置相应提示标志,导致驾驶人容易误入禁行区域,属于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并且向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发送了司法建议,交通管理部门积极优化交通标志设置,彻底解决了该路段因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导致的交通违法频发问题。
令驾驶人头疼不已的问题终于消失了,但这个曲折的过程、来之不易的结果,也印证了有关部门的“慢一拍”。根据法律法规,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规范、严谨,因稍有差池就可能令处罚出现偏差。为此,相关部门也应针对现实违章、抓拍场景进行梳理,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做出调整。就此而言,近两年时间里,相关部门对问题并无察觉,这无疑让人感到不解,也感到遗憾。
监控抓拍违章的目的是遏制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呈现优良的交通生态,从而令每一个驾驶人都受益。延宕式应对,不符合城市治理的宗旨,也不符合群众期待。围绕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在优化交通标志设置的同时,也应认真查找造成工作疏漏的核心原因,举一反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交通标志信号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不止重庆存在。例如,广西北海、浙江温州等媒体曾报道当地存在“部分交通标志信号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一现象发出提醒: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道路状况变化、管理方式调整,都可能造成道路交通标志不合理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熟视无睹,甚至“将错就错”。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