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笔者最近和客家朋友到他们的故乡河源游览,那里有万绿湖水库,在白虹贯日的蓝天之下,十分漂亮迷人。香港市民每天饮用的食水就是从那里源源不绝输送过来。万绿湖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湖区绿化率高达98%,水域面积大约370平方公里,蓄水量大约139亿立方米。饮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标包括钙、镁、钾、钠和偏硅酸。pH值7.3+/-0.5(6.8-7.8)。非碱性亦非酸性,中和的水质,刚刚好。
![]()
建设这个水库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至1957)总共694个重点项目之一。明年是中国第15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2026至2030)。五年计划长期坚持不懈,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特色。
60多年前,香港缺水严重。中央政府为了解决香港的供水问题,决定上马“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把万绿湖的储水提供香港。这项跨流域调水工程,通过83公里河道、8个抽水站和6座拦河坝,将东江水逐级提升46米越山输港,被誉为“香港的生命线”。笔者记得有一套纪录片名为“东江之水越山来”,在网上可以找到,值得一看。
1962至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存水仅够350万人饮用43天。当年香港英国政府实施“隔四天才供水四小时”的限水政策,市民排队抢水、冲突频发。“楼下闩水喉!”是当年最震撼的喊话。1929年的旱灾,曾经导致20万人逃离香港北上返回家乡。60年代初的水荒,由于人口稠密,威胁社会稳定。196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 : “广东省人民政府向香港供水”,要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的用水问题。翌年,东深供水工程以当年的巨额投资3800万元人民币启动,将东江水引至深圳,继而供应香港。这项工程需要穿越石马河、沙湾河等复杂地形,通过逐级抽水实现“河水倒流”。项目仅用了1年时间建成,1965年2月竣工,东江水开始源源不断供应香港,到今天已60周年;彻底解决了香港供水不足的问题。60年来,累计向香港供水超过3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个杭州西湖,占香港淡水需求的80%;解决了香港最重要的民生难题,支撑了经济的持续繁荣,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是香港政治、经济、社会的生命之源,更是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的象征。“饮水思源”,我们追溯这历史一页,必有感悟,明白到《中国香港》这个称谓有丰富内涵、是历史的集体记忆,深具现实意义。
《东江之水越山来》这部纪录片,1965年上映时,票房破百万港元,真实记录了工程的艰辛。先家父当年带我到湾仔天乐里南洋戏院一起观看,大手牵小手。执笔至此,怀缅父子亲情,感慨万千。
![]()
早前华侨大学放映这套纪录片,让该校港澳学生通过影像感受“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这做法值得香港特区教育界考虑。其实东深供水工程有过好几次现代化升级,2003年就曾进行封闭式管道改造,细节不在这里介绍了。水务署有退休高官关师傅,对此知之甚详。
为什么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爱护有加,关怀备至?什么是“一国两制”原则?这不仅是“国家战略需求”,更根本的是同胞的血脉相连纽带。不为什么,因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中国香港”,唱的是中国国歌,升的是中国国旗。“一国两制”是中央给予香港同胞最大的礼包。香港特区政府有责任向香港同胞以浅白易懂的日常语言详细解释。
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有宪制责任,承诺实践“一国两制”。根据《基本法》,中央政府有责任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中央政府致力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中央支持香港巩固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指导建设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圈。香港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发挥积极作用,耳熟能详,不用细说。香港的稳定繁荣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标志,对国家统一(一国)之下的特区治理(两制)提供示范作用。
香港在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笔者简单回顾如下。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让香港负责物资与情报中转。香港凭借自由港的优势,成为抗战物资转运和情报收发的核心。1938年成立的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由廖承志主事)统筹海外华侨捐助的医疗物资、资金及军需品,通过粤汉铁路或东南亚路线输送至内地(先是华中武汉,后是西南桂林),支援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力量。港九抗日大队(东江纵队的分支)在1941年香港沦陷后开展游击战,营救了大量文化人士返回内地,破坏日军设施,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
香港也是中央的国际宣传与统战平台。保卫中国同盟(宋庆龄创立)通过《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向全球揭露日军暴行,争取国际支持。香港的报刊(主要是《华商报》)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扩大统一战线的国际影响。
民国成立初期,各地军阀勾连外国,中国陷入四分五裂,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革命思潮启蒙觉醒。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打击英国殖民统治,激发全国工运。1925年“省港大罢工”持续了16个月,削弱外国势力,支援北伐战争。
香港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早期马克思主义通过香港传入内地。1920年的《真善美》杂志宣传革命思想。中共首个香港党组织于1923年成立。抗战期间,香港集结左翼文化人(由夏衍主持),与桂林大后方积极互动,保存抗战文艺的火种。当年的香港,用现代语言描述,是爱国教育基地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软实力”阵地。
![]()
从1927到1949,香港的历史贡献可概括为八个方面 : 物资通道、抗战前线、统战平台、资本桥梁、制度方便、全球接点、思想传播、身份认同。
香港在不同的特定历史时期,除了上述38年(1911至1949)的关键转折时期之外,首先是对国民革命的贡献(1842至1911),继之以帮助祖国的经济建设(1949至1997),155年来一直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回归后开展崭新的一页到今天。
“中国香港”,从微观的衣食住行,到细观的大湾区域,再到宏观的大国博弈,永远是大时代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与祖国刻不能离。离开祖国母体,香港特区什么都不是。别的不说,我们每天早上晨起洗漱,有80%的机率用的是越山而来的东江之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