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政务要闻
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中国科学院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2025年度合作会商会议
侯建国率团访问俄罗斯科教机构
科研进展
轨道霍尔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研究阐明小鼠精准捕食的嗅觉神经编码机制
科研人员提出空气激光级联放大方案并实现高灵敏气体探测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研究揭示导管纹孔塑形促进水稻高产新途径
科学家实现毫秒级纳米成像 破解神经突触传递核心机制
政务要闻
科研进展
轨道霍尔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半导体所开展了高精度非磁导体/铁磁双层膜研究,澄清了自旋电子学领域关于Ta轨道霍尔效应能否贡献自旋轨道矩的重要争论,对研究其他体系的轨道流效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阐明小鼠精准捕食的嗅觉
神经编码机制
动物所等在分子、细胞及神经环路层面,系统揭示了小鼠如何通过敏锐的嗅觉系统判断猎物的营养状态,做出精准捕食决策的神经编码机制。
科研人员提出空气激光级联
放大方案并实现高灵敏气体探测
上海光机所提出空气激光级联放大方案,产生了目前公开报道输出能量最高的空气激光,并发展了高灵敏、单光束相干拉曼光谱技术,展示了其在多组分气体灵敏探测方面的优势。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理化所通过多材料集成与模块化设计,制备了兼具pH响应环境感知与磁驱动精准导航的3D微纳机器人,解决了传统微纳机器人单响应、单功能的技术限制。
研究揭示导管纹孔塑形
促进水稻高产新途径
遗传发育所揭示了水稻木质部导管纹孔的完整精细三维结构,功能鉴定了塑造纹孔三维结构的关键分子模块,发现纹孔三维结构自然变异受MYB61-PS1分子模块调控,并在维持木质部稳健性、促进氮素运输与水稻高产中发挥关键作用。
科学家实现毫秒级纳米成像
破解神经突触传递核心机制
中国科大基于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捕捉到突触囊泡释放与快速回收的完整动态过程,并提出全新“亲吻-收缩-逃逸/融合”模型,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
责任编辑:梁春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