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人”字运河,见证中国千年兴衰与繁华变迁!!
![]()
(隋炀帝)杨广
一条“人”字运河,留下几许风流
今天,我们口中的中国大运河,指的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其中,隋唐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比京杭大运河早开凿了600多年。
隋炀帝名声不好,都说他好大喜功,又贪图享乐,为开凿运河丢了江山,但从后世来看,隋唐大运河利在千秋,他也算“功莫大焉”。
公元604年的那个初冬,登基不久的隋炀帝巡视邙山,南眺伊阙。他见伊水中流,气象非凡,便对随行的大臣说:“这不就是龙门吗?”那一刻,他已下定决心迁都洛阳,掌控天下,开创一番不世功业。
次年,他改元大业,开始紧锣密鼓地营建东都,以洛阳为中心开凿运河、沟通南北的浩大工程也同时启动。
正如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也非一日之功。如果不是借助旧有河道和自然河道,隋唐大运河仅用6年时间很难开通。
据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徐金星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不少著名的古运河,如楚庄王时期的江汉运河(扬水)、吴王夫差时期的邗沟、魏惠王时期的鸿沟等。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今天,沿洛河从东到西20多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偃师商城、夏都二里头、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和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
这里自古水运发达,至晚在西周时期已有人工开凿的沟渠,汉魏时期更有阳渠可以行舟,又向东南疏浚了汴渠,以保证“东通河济,南引江淮”的漕运畅通。西晋灭吴后,镇南大将军杜预曾写信给益州刺史王濬,劝他率水军走水路回洛阳见晋武帝,路线是从长江入淮河,进汴渠,再入黄河,溯黄河到阳渠,也就回到洛阳城了。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炀帝在洛阳首开通济渠,因借助了阳渠故道和汴渠故道,当年八月,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就完工了。这一年,他又征发“淮南民十余万”,疏通邗沟,连通了淮河与长江。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永济渠,北至涿郡(今北京),连通了黄河与海河。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他又开凿江南河,连通了长江与钱塘江。至此,沟通南北的“人”字形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一撇一捺之间,多少历史烟云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长约5000里。在它那大大的“人”字上,一撇向东南,连着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一捺向东北,只有永济渠。
和通济渠一样,邗沟、江南河和永济渠的开通也充分利用了旧有河道。
邗沟又称山阳渎,最早是由吴王夫差下令开通的一段古运河,东汉时曾经改道。它北达淮安,南接扬州,隋炀帝将其疏通后,立即乘龙舟从洛阳出发,兴冲冲地巡游扬州去了。
永济渠则利用了曹操开凿的白沟等河道。东汉末年,曹操为讨伐袁绍,曾“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隋炀帝时,“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只用一年时间,长约2000里的永济渠就完工了。
等江南河也开通后,隋炀帝急于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决定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巡游。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他率文武百官从扬州出发,一路上浩浩荡荡,50多天后抵达涿郡。
如果说隋炀帝下扬州是为了享乐,那么他北上涿郡,则是在为兴兵辽东作准备。这一
点,负责永济渠工程的阎毗(pi)十分清楚,他让永济渠“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首先满足的就是军事上的需要。
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到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对辽东发动了三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御驾亲征。百万大军在涿郡集结,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也被征调,要通过运河将军粮、武器等运往涿郡,以至于永济渠上“舳舻相次千余里”,每天有数十万人在河道上奔忙。
可惜的是,隋炀帝三征辽东均以惨败告终,并导致了“耕稼失时,田畴多荒”,起义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也成了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
![]()
隋唐大运河
南北交通动脉,催生运河名城
隋唐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运河名城。
比如杭州。它处于隋唐大运河的南端,隋时开始兴起,唐时成为商贾云集的东南名郡,宋时已发展为人口上百万的国际大都市。北宋词人柳永曾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赞它:“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然而,这个“市列珍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繁华都市,在隋之前只是钱塘江边的一个小城镇。
比如扬州。它处于隋唐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随着运河的兴盛而兴盛,长期保持着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被南宋词人姜夔赞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这样的运河名城太多了。元代之后,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也得益于河北平原上永济渠的开通。
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不仅是隋唐时期的东都,还是武周时期的神都,北宋时期的西京。从隋唐到宋末的数百年间,它一直保持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元朝定都北京,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移,对隋唐大运河也进行了“裁弯取直”,成为“一”字形的京杭大运河,不再经过洛阳。此后,除了位于京杭大运河两端的北京和杭州,一批新的运河名城随之崛起,如通州、天津、临清、济宁等。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海运和铁路的逐渐兴盛,大运河的功能逐渐衰退。再后来,黄河改道、山东境内水源不足等因素,导致了大运河南北断航。不过,直到今天,大运河的一些河道仍在通航。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东线”,就是以大运河故道为主要线路。
这条“人”字形的运河,不仅仅是水的流动,更是历史的流淌。它见证了帝王的雄心,也承载了百姓的希望。它曾经连接繁华与荒凉,连接南北的命脉。它的存在,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每一段水道、每一座城池,都在讲述着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 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历史遗产。它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未来的动力。让我们从这条“人”字运河中汲取力量,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坚韧与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承者,把这份宝贵的记忆传递下去,让中华文明的火炬永不熄灭。 这条运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长河中,风云变幻,但只要心怀梦想,勇于开拓,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它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风流”永远不会褪色。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中国,能在这条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人”字运河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你怎么看待这条古老运河的价值?它在你心中意味着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你对隋唐大运河了解多少呢?#
![]()
隋唐大运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