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黑水营之战。经典中的经典。
没有这一仗,估计现在你去喀什要办签证。更加不会有后来的左宗棠收复新疆。
此战,清军(精锐)展示了战争中最宝贵的品质,没有之一:韧性。无与伦比的韧性。
公元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夏。
在忠实地执行了乾隆的屠灭令后,定边将军兆惠仅率4000清军翻越天山南下。
此时,北疆原准噶尔汗国境内,已经是十室九空。
乾隆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南疆的“缠回”了。
此时,“圣裔”——大小和卓兄弟早已经扯旗放炮,自立为王一年多了。
他们的麾下是狂热的信徒,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准噶尔汗国的精骑。甚至还有来自中亚的浩罕骑兵(今乌兹别克斯坦)。
乾隆催的很紧,兆惠无暇休整,在接受了阿克苏伯克乌尔兹力的投诚后,立即率军继续南下。
十月初一,清军逼近了小和卓霍集占的大本营,叶尔羌(今莎车)。
![]()
初六,双方爆发恶战。
霍集占的人马足足2万多,是兆惠的五倍以上。而且,他们以逸待劳,清军则是标准的劳师袭远。
很多人都说回军不禁打,不懂战术,其实这是错误的。
当时,霍集占大军有两个法宝:一是居高临下的火力打击,二是壕沟。
叶尔羌城本来就有十二个城门,是当时南疆第一大城池,回军又在城池四周修了多座高台——上面站满了火枪手;
并且,为防清军马队突袭,他们又修筑了环城壕沟。
开战后,他们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后面就是高台和壕沟。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维立体”打击模式。
这是霍集占和他的那些高参们苦思良久的战术。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不了解清军,更加不了解兆惠。
虽然你们人多、枪多、地形优势、工事精良,但,你们根本没打过恶仗,不知道啥叫精锐。
果然,在两军实际交锋中,兆惠清军以娴熟的“骑兵半回旋战术”和精准的炮击(威远将军炮),将敌军杀得人仰马翻。
期间,兆惠手下的精锐索伦兵和京师健锐营表现尤为突出。
他们阵斩了霍集占手下第一悍将,阿卜都克勒木(名字不好记)。
结果就是,霍集占的两万多人被四千清军压着打。
但,马上就轮到兆惠头疼了。
叶尔羌城有12座城门。易守难攻。
清军再能打,也只有四千人,而且随军带的火炮不多,更加没有攻城用的重型火炮。
另外一个问题,是兆惠的军粮不多了。
接下来,等待兆惠的,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十月十二日,斥候回报,说是叶尔羌城南有英峨岱山。山脚下有牧民正在放牧。
13日上午,兆惠率领1000名清军骑士来到了山脚下。
这里有一条河,叫喀拉乌苏,汉名叫黑水河。河上有一座桥。
清军必须过桥,才能抵达目的地。
但,就在清军过桥时,桥却塌了。
一瞬间,1000清军被分成两截,一半在对岸,一半在这边。
紧接着,他们被霍集占的大队人马团团包围。
兆惠在哪里?他掉进了水里。
原来,兆惠轻敌了。这本来就是霍集占的陷阱。
按理说,是必死无疑的。
但,兆惠再一次死里逃生。
他居然强悍到主动向面前的敌军发起冲锋!
这个动作令霍集占和他的手下目瞪口呆!
《平定准噶尔方略》中记载:在白热化的战斗中,兆惠右脸中枪,紧接着腿部中枪、右手中枪,战马两次被火枪击毙。
但是,他毫不气馁,倒下一次又起来一次,倒下一次又爬起来一次!
于是,在20倍敌军的围困中,兆惠居然杀出一条血路,安全返回了河对岸。
这就是“韧性”。
当然,清军伤亡也重。
总兵高天喜、护军统领三格、御前侍卫特通额等大批高级将领战死。
而且,危险并没有解除。麻烦才刚刚开始。
霍集占见清军退回河对岸,立即指挥人马围了上去。
而几乎就在同一天,大和卓波罗尼敦也率领一万多人从喀什噶尔前来增援,和卓军的总人数达到了四万。
兆惠这边满打满算只剩下二千多人(还有一部分人马之前被兆惠派出去执行招降和侦察任务)。
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超过了20:1!
兆惠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
他命令清军迅速修建起要塞——这种短时间内的土木作业能力,本身就是精锐部队的特点。并预留了射击孔。安放了拒马。
这也是精锐和普通部队的重要区别。
这个地方后来被史书称为“黑水营”。
它注定载入史册。
从十月十三这天开始,直到来年的正月,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们将面临“地狱难度”的考验。
霍集占绝不会让他们有一天安生日子过。
他指挥大军无所不用其极地攻击兆惠,掘河堤、修炮台、夜袭、火攻……
但,兆惠却奇迹般地顶住了。
清军将士突破了人体疲劳的“极点”(该理论来自于马拉松比赛,即人的身体必须跨越极点才能继续),日夜坚持。
北京,乾隆得知了消息。
原来,早在恶战爆发的当天,兆惠预感到会被围,于是就安排了五名勇士突围而出,去阿克苏送信。
最终,在连续八昼夜的不间断骑行之后,他们在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成功抵达阿克苏,见到了参赞大臣:舒赫德。
他们五个人的名字被历史记了下来,分别是:三等侍卫伊萨穆、骁骑校扎布敦察、蓝翎马甲五十保、沙津察、乌克什勒图。
但,如果你以为兆惠成功把信送到阿克苏,清军援兵即将到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这距离正式的“救援行动”开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第一, 此时的阿克苏城内根本没有多少人马。因为要分兵驻防各地,所以舒赫德手中只有几百人。
绝无可能再抽调兵力增援兆惠。
第二, 况且阿克苏城内的战马数量严重不够。而如果没有战马的话,用纯步兵千里迢迢前往,那无异于找死。
所以,舒赫德虽然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一时之间却踌躇无策。
他只能立即向乾隆报告,请求增援。
半个月后,乾隆收到了消息。
他立即忧心如焚。
马上命令驻防北疆的将军富德、阿桂、阿里衮等,火速赶往南疆救援。
此外,为了鼓舞士气,乾隆下令册封兆惠为“武毅谋勇一等公”,这是非常罕见的“四字公爵”。
至于跟兆惠一起死守黑水营的将士,比如明瑞、霍集思、由屯等人,乾隆全部大加封赏。
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乾隆对黑水营战事的极度关注。
到后来,据说兆惠他们甚至曾经捉活人(当地农牧民)来吃。
战争何其残忍。
终于,当年十二月底,在兆惠被围了差不多整整两个半月后,清军的增援部队终于来到了距离叶尔羌大约有400多华里的巴尔楚克(今喀什巴楚县)。
领头的正是定边右副将军富德和舒赫德。
1759年正月初六,富德军在叶尔羌东北的呼尔满遭遇前来阻击的和卓军五千人。
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获胜,但马少,无力追击,战局陷入僵持。
关键时刻,参赞大臣阿里衮率领三千索伦兵和大量的马匹、骆驼赶到战场。
清军士气大振!
索伦兵一击之下,和卓军溃不成军,仓皇逃窜!
这就是著名的“呼尔满大捷”。
正月初八,夜。
兆惠和明瑞等几位将领,正坐在中军大帐,苦思脱身良计。
史载,忽然之间,兆惠站了起来,他听到了隐隐约约的喊杀声。
之后,明瑞、霍集思他们也听到了,他们互相对望了一眼,脸上出现了一种难以言说、难以置信的表情。
兆惠大叫一声,第一个冲出了军帐。
此时,清军将士早已经聚集在操场上,在火把的照耀下,他们的脸上有一种劫后重生般的震撼表情。
有些人已经痛哭失声。
他们开始进攻。不停地进攻。
外面,就是生的希望。
和卓军崩溃了。
正月十四日,兆惠和富德、阿里衮、舒赫德等会面了。
富德当场拿出乾隆帝的圣旨宣读,内容很简单——加封兆惠为一等武毅谋勇公,赐四团龙补服。
兆惠登上了人生巅峰。
在平定新疆的过程中,兆惠有三次大难不死:分别是特讷格尔之围(1756)、黑水河之战、黑水营之围。
如此传奇,史所罕见。
他也被后世尊为“反疆独第一人”。
按:四字公爵在有清一代极为罕见。整个清朝只有四人得到这一殊荣。分别是阿桂、福康安、明瑞、兆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