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太干净,第一眼就被贴上‘好欺负’标签。
![]()
![]()
评论区里这句话被赞到置顶,戳中的是同一批人:面试时被压价,团建时被灌酒,连抢特价鸡蛋都抢不过大妈。
LinkedIn刚出的2023职场白皮书给了更扎心的数据:78%的HR承认,他们爱招“老实人”,因为“省事、不跳、背锅不吭声”,但起薪直接砍15%-20%。
一句话,好用,但不值钱。
可剧情反转得比爽文还快。
![]()
哈佛2024年的追踪研究扒了5000份问卷,发现这群“吃亏专业户”工作五年后的满意度飙到37%,远高于会哭会闹的“人精组”。
原因简单粗暴:人家情绪内耗低,睡得香,不担心人设崩塌。
网友@阿粽的吐槽最传神:“我领导说我‘一看就老实’,我当场回‘我脸长得钝,不代表刀不快’。
”评论区笑疯,95后集体点赞:可以真,但不能蠢。
![]()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也佐证了风向——62%的95后把“老实”划进“稀缺品质”,比五年前高了快三成。
年轻人不傻,他们看透了:油腻话术可以赢一时,长期饭票还得靠信任值。
所以关键问题来了:怎样继续当好人,又不当冤种?
第一,把“拒绝”练成口头禅。
![]()
同事十一点甩PPT让你“随便美化下”,直接甩回去:“明早九点前我做不完,你找设计部插队。
”别怕得罪人,一次软,次次软。
边界是肌肉,越用越有。
第二,把“核心技能”卷成护身符。
![]()
真诚是底色,不可替代才是铠甲。
Excel写成宏、Python跑成自动化,老板再想你背锅,也得先掂量替换成本。
市场规律很简单:稀缺等于议价权。
第三,把“老实”升级成“可信品牌”。
![]()
开会不抢话,但句句带数据;汇报不画饼,但进度有节点。
时间一长,团队里传开的就不是“他好欺负”,而是“交给他,能落地”。42%的团队稳定性、35%的留存率,就是这么被“老实人”悄悄拉上去的。
最后一盆冷水:别指望环境会变温柔。
职场永远是利益场,只是规则在翻新。
![]()
以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现在会笑、能扛、还靠谱的人才有肉吃。
想继续纯良,就得自带獠牙。
毕竟,善良不是原罪,免费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