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会是加强“开门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重要制度。10月1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长城保护条例立法专题论证会,围绕条例草案第十一条中提及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和调整制度,邀请长城所在区的人大代表、长城点段运营企业、乡镇工作人员、长城保护员、附近村民、相关专家,以及规划、文物等单位进行论证。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本市行政区域内长城东起平谷区,经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西至门头沟区,总计520.77公里,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好、价值突出、工艺复杂、文化丰富的段落,也是中国长城的杰出代表。现行长城北京段保护区划面积总计约2458平方公里,涉及6个区,约24个城镇中心区,364个行政村,6个产业园区位于现行长城保护区划内。
北京市的长城保护立法工作正快马加鞭推进,9月24日,《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提交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一次审议,并计划于今年11月进行第二次审议及表决。立法调研发现,近些年本市又核定新增了一些长城点段,需要补充划定保护区划。同时,长城沿线很多村庄位于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合理平衡管控措施与民生改善及地区发展的关系;与周边省相比,本市保护范围、建控地带划定范围更严格,保护标准不同会对边界长城的保护利用工作带来影响。今年7月,市人民政府对平谷区、延庆区的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公布,未来也会推进其余四个长城所在区的保护区划调整。
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调整,需综合考虑长城本体保护和周围环境、生产生活情况等因素,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市人大常委会就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和调整制度组织召开专题论证会,力求在法规中保证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专题论证会上,来自相关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纷纷“有备而来”,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对条例草案第十一条中提及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和调整制度等各抒己见。
“我们建议加强多部门合作,长城保护涉及的工作部门较多,仅靠文物部门的力量有限,今后可以加强机制建设,共同推进长城保护工作。”平谷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贾福胜说。
密云区内长城与河北省交界线较长,密云区文旅局副局长王永库希望能借此机会加强省市联动调度机制建设,为日后地方长城管理打下基础。“此外,密云区长城分布线路长、地形复杂,需客观评价山区地形地貌来规划长城保护地带,并结合当地村庄建设,为山区留出发展空间。”对此,怀柔区的一位负责人也希望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上统筹考虑长城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
各区代表结合区内实际情况,有的呼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应民生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有的提出可在条例中明确抢险修缮、风貌协调、资金支持等配套政策,有的建议条例明确审批路径和风貌指引……与会人员的建议干货十足。论证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抓紧梳理研究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据此进一步做好《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修改完善工作。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