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全院干警的廉洁自律意识,夯实防腐拒变的思想基础,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亚布力人民检察院现开设“廉政清风苑”专栏。并将陆续在专栏中发布形式多样的廉政栏目,以期与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勉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期吧!
![]()
走进廉洁文化
清廉故事集锦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包拯不持一砚归
据《宋史》记载,因政绩卓著,包拯升任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端州以产砚石闻名,按照朝廷规定,每年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砚台作为贡品。以前的端州地方官往往以此为由大肆搜刮,让工匠生产数十倍于贡品数量的砚台,以方便馈赠朝中权贵,民间百姓不堪重负。包拯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进行整治,命令工匠只按照进贡数量来制作砚台。在任满离开时,包拯也没有带走一块砚台。在我国古代,端砚是四大名砚之一,漆黑发亮,温润如玉,磨墨毫无声响,早在唐代中期之后即负盛名,北宋年间,端砚被列为皇家贡品,更是身价倍增。一些地方官也借督办贡品之名搜刮百姓,以此结交权贵。包拯不仅坚决斩断了这道“利益链条”,而且以身作则,保持清廉为公的本色,在任满离开时“不持一砚归”。
![]()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
供稿:王立楠
编辑:姜 斌
一审:王立楠
二审:张雯雯
三审:季 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