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协议正式到期。伊朗方面的下一步动向惹人注目:他们会不会继续和西方对抗?还是能采取合作的态度?
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协议于10月18日正式到期,这一关键时间节点的到来,将伊朗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中东大国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与西方强硬对抗,还是转向合作之路?然而,在德黑兰的权力殿堂内,一场远比外交抉择更为激烈的内部斗争正在上演,这场政治博弈或将最终决定伊朗的未来走向。
![]()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近日通过官方通讯社发表的一番言论,罕见地揭示了该国政治高层日益尖锐的矛盾。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可以处理外国问题,但我更担心我们的内部问题。"这番政治立场颇为特殊的表态,在伊朗国内引起了巨大震动。一位国家元首将内部纷争置于外部威胁之上,这不仅打破了常规的政治表述,更折射出伊朗统治集团内部裂痕的深度与严重性。
当前伊朗政坛的两大阵营——改革派与强硬派之间的角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政治对决的最新体现,是强硬派议员对佩泽什基安内阁四名部长发起的弹劾程序。能源部长、交通和城市规划部长、农业部长和劳工部长同时成为政治攻击的目标,这一罕见举动无疑是对总统执政能力的直接挑战。若弹劾成功,佩泽什基安的施政将面临更大阻力,其推动的改革议程也可能随之搁浅。
面对这一政治危机,佩泽什基安的回应显得异常激烈。他将弹劾行为形容为"助长人们的愤怒、焦虑和绝望"的举动,并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担忧:"我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阴谋并不严重担忧,因为他们的敌意是显而易见的。但我深感担忧的是两极分化、分裂的蔓延,以及不断诋毁和黑化国内一切的努力。"这些话语不仅是对政治对手的批评,更像是对当前伊朗政治生态的痛心疾首。
在伊朗独特的政治体制下,强硬派以伊斯兰革命卫队为核心力量,背后有着保守的什叶派教士集团支持。他们坚信唯有对美国保持强硬立场,才能维护伊朗的国家利益,并将与西方的任何接触视为"投降主义"的体现。在这种思维主导下,佩泽什基安内阁的四名部长被指控未能通过"自力更生"的手段有效实施经济政策,且过分热衷于与西方改善关系。在强硬派看来,这些"过失"足以构成弹劾的理由。
佩泽什基安此次公开表态的另一个深层次意义,或许在于向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传递明确信号:面对日益失控的内部政治斗争,总统已显得力不从心。在伊朗独特的政治架构中,最高领袖拥有最终决策权,而总统则主要负责日常政务。当政治内斗严重到影响国家治理时,唯有哈梅内伊的介入才能打破僵局。佩泽什基安的"无能为力"之叹,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承认,也是对更高权力介入的隐晦呼吁。
这场政治斗争的背后,是伊朗社会面临的多重危机。经济困境日益加剧,国际制裁的影响持续发酵,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而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在内忧外患交织的复杂局面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分歧自然愈发尖锐。改革派主张通过与国际社会改善关系来缓解经济压力,而强硬派则坚持自立更生、对抗外部的路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冲突,本质上也是关乎伊朗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之争。
伊朗核协议到期之际,本应是德黑兰展现统一外交立场的时刻,然而内部的政治纷争却使其难以形成连贯的战略方针。佩泽什基安的坦率直言,既是对国内政治现实的无奈承认,也反映了改革派在强硬势力面前的弱势地位。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伊朗何去何从,不仅取决于其与西方国家的博弈,更取决于其内部权力斗争的最终结果。而这一切,都将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核协议到期的钟声敲响,伊朗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内部的政治较量与外部的外交挑战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这个古老国度的未来轨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伊朗的政治内斗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任何关于国家未来发展的蓝图都难以真正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