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思考对抗迷茫,用行动解决焦虑 ·
你好哇,我是多余。
今年我一直在做一个事儿,就是每周三晚上用1.5小时办一场线上快闪活动,和大家连线解决问题。
(关于快闪的具体介绍看下面这个就行,这里不展开了。)
到本周为止,我已经完成了36场活动。如果接下来的时间依旧保持每周一场的频率,那么到2026年之前我差不多能完成46场线上快闪。(是的今年就只剩下10周的时间了)。
但是不管是36还是46,这个数字其实都不怎么厉害。
毕竟大多时候我们只要制定目标就是100起步——写100篇稿子,发100条小红书,去100次健身房,画100幅画,倒计时100天······
最次最次,也得是50起步。
但是如果你真的行动过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就像“100万也没多少啊”一样,是悬浮的,幼稚的。
在现实中,如果真的能带着「刻意优化」的思维去做一件事36次,足以发生惊人的改变。
以下是我从0到36的一些具体变化、感受和思考。
如果你也在做一件长期的事儿,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开始,如果你正卡在半路觉得遥遥无期,那这篇内容大概率会对你有用。
![]()
这是我写的第162篇文章
本文共计3972字, 预计阅读8分钟
·和40w读者一起成长的第/7/年 ·
01|从本质出发去做事情,事情会逐渐自己生长起来。
快闪活动会做到现在的样子完全不是我「设计」的,而是它自己长成这样的。
一开始我的想法是想要做「带读活动」,每期2本书,每周一次线上1.5h分享和讨论。
但是还没等我开启带读,就有人在训练营里说“想要知道怎么做日程管理,自己日常总会完成不了清单”。
这个我能解决啊。但是靠嘴说肯定没用,必须手把手带着做一次才行。
所以我就干脆直接做了一场「怎么做日程管理」主题的快闪。这完全是额外的工作量,但是也不管这么多了,有需求咱就先解决。
结果收获了很多好评,也出现了更多需求——怎么做长期规划?怎么做日常笔记?怎么做复盘?怎么优化行动流程?
好吧,继续想办法满足。于是就有了每周一场的活动,是免费赠送给当时的训练营学员的。
结果在训练营结束后还有很多人说课程ok了,但是我想继续上快闪,咋办?
于是我们就做了个年度会员的版本,可以全年上40+场快闪,还有每周别的服务。这一下子就有了一批用户。
渐渐的我们有了十几期不同主题的快闪,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心里不慌了,而且也都得到了“很有用”的评价,就开始对外公开试试。
一开始是只对老学员开放,逐步推广到朋友圈,发现有不少参加过的人申请单独付费参加快闪,就又匹配出了不同次数的收费框架,上架了小红书,开始在公众号也做了推广。
它就这样不知不觉成了我们的单独收费业务之一,成为了一个固定项目。
后续我们还打算继续优化这部分,争取做出来几个爆款快闪活动,说不定就能成为之前一直想要的「流量入口」。
![]()
回看这整个生长过程,从一次免费的小服务,到固定成一个好评项目,到成为值得单独付费的产品,到成为明星产品,这个过程里没有一点是计划好的,但是结果却很不错。
这是因为我抓住了一个本质,就是「大家要啥我就干啥」。
选题是从日常讨论里出来的,互动模式是一次次试出来的,解决的问题也从每期的报名表里问到的真实情况。
从「满足需求」这个本质出发,事情就不用你太操心,它自己会长好的。
02|控制力、速度、专业度,这些是准备不出来的,直接上场磨。
很多人都会焦虑自己做事情太慢,或者不专业,或者思路不好等等,觉得是不是自己学习不够,准备不够。
不是的。
单纯就是你练的不够。
前3场快闪:慌,不知道怎么办。
徒手上场,完全按照上直播课的思路设计的。
要提前花三天去做选题、框架、资料、PPT。一个ppt要做一天。
每次开始前都要紧张崩溃一会儿。
每次快闪都超时30min。
15场左右:有点底。
知道要干嘛了,知道大家的需求是啥,开始有意识地控制时长,压缩内容,选题多样化。
还是要提前一两天看报名表,写大纲,做PPT。但是有模板和思路了,半天就能搞定PPT。
开始前不紧张了,现场互动更自如。
还是会超时,但是能够有一两次刻意控制。
25场左右:尝试做减法,尝试新工具,有了整体的稳定框架。
有了「通知——报名——宣传——执行」的固定流程。提前一天做准备即可。
知道1.5小时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所以学会压缩内容了。
越来越注意控场时间。
30场左右:完全不慌了。开始优化副线细节。增加了结束后的互动&对外宣传。
到这个阶段就已经完全游刃有余了,能够提前3天给到选题让团队做相关的东西,自己只要提前半天做ppt即可。
每次快闪的时间基本控制在1.5h。
开始产出很不错的宣传海报,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加入了宣传推广,还增加了结束后跟大家的互动。
35场左右:非常熟练。
PPT只要当天下午做即可,2小时就能够完全够从0做到成品。
上课时可以及时叫停,减少注意力分散,对内容的量有把握,也能够不被评论区带走。时间控制有效。
开始思考升级,做爆款。
![]()
以上就是我自己从“啥也不知道,慌得一批”到“莫慌莫慌,都是小场面”的转化过程。基本上是在20~30场练习后就能对这件事做到非常熟练有把握。
这个数字看似很少,但其实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因为大多数人会在第5次左右就开始自我攻击——效率太低,浪费时间,看不到效果,还是早点放弃算了。
所以如果你正处在这个状态里的话,不要着急放弃,至少练习30次再说。
03|100小时理论确实是可信的。
100小时理论(或称100小时法则)认为,通过大约100小时的专注练习,个人可以在某项技能上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这是有点道理的。
我今年到目前一共做了36场快闪活动,大致投入了60+h的直播时间,60+h的前后准备时间,加在一起大约是100~150h的投入。
其中差不多前50h是打底,30~50h做优化学习,20~30h做固定调试。大概是这么个比例。
这就足够让我从「啥也不会」到「啥都会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做这件事了。
类似的还有我做训练营里的直播课,到目前为止也是花了100小时左右,也是差不多的进展速度:
前40%的时间练习打底,中间40%的时间优化,最后20%的时间固定,调整细节。
同样的还有之前学习乐器,后来写小说,现在做播客,其实生长规律都差不多。
100~150小时的有效练习,3个阶段,是一定能够把技能提升到专业的。
一万小时太难,能做到100小时就已经能够赚到钱了。
![]()
(注意,这里说的是「有效练习」,即每次都会解决问题、进行复盘优化、每次都有所提升的「刻意练习」。原地重复的那种不算。)
04|别怕,你一开始担心的一切,都会随着熟练度的增加而消失不见。
一开始做一次活动要用3天做准备,而且每次都要想新主题,又累又费时,几乎都做不了别的。我很焦虑。
焦虑归焦虑,做了承诺的就得办。咋办,只能想办法提高效率。
不过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可用的物料增加,心理压力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占用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反而自己从中获得的能量、灵感、动力、生活的节奏感,都会逐渐凸显出来。
就像是成本逐渐压缩,利润逐渐扭亏为盈。
类似的还有对于「物料不好看」的担忧,对于「我冷场了咋办」的担忧,对于「我说错话了咋办」的担忧,对于「工具不熟练」的担忧,对于「不知道后面要咋做下去」的担忧,对于「没人喜欢咋办」的担忧,对于「没有灵感咋办」的担忧···
放心,放心,这些都是假的。
当你做了30场练习之后,它们就都会以一种你现在想象不到的方式烟消云散了。
前期的问题都不是难题,靠提升熟练度就一定能解决。
真正的问题你现在也看不到,所以纠结也没用。
![]()
05|最重要的:先破破烂烂上场。
我们总会希望能“开个好头”,希望能把一切准备好再体体面面地开始。这里要好看,那里要专业,丑东西拿不出手见人,要心里有底气再上场。
但这其实是错误的。
先破破烂烂上场,在过程中再优化,这才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拿我们的对外海报来说,一开始是完全没有的,所以我们对外宣传就纯靠文字;
后来腾出手来做了几个丑丑的凑活用,不像海报,像大字报;
后来尝试了模板套用,丑。于是开始在闲着的时候找案例,琢磨怎么套用,思路有了,但是前几次都还是磕磕绊绊的,花的时间还多。
大概在第25次的时候,我们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思路,海报越来越美观,专业,得到非常多的夸奖,让人很想对外分享。
如果等着这个东西“打磨好再上场”,那可能快闪这件事就要无限期被推迟了。因为热情稍纵即逝,需求也是。
之前版本的海报⬇️
![]()
现在版本的海报⬇️
![]()
再比如我最近的更新,其实在我的设想里应该有完整的配图,应该在更好的时间发布,应该转成小红书或者视频“一鱼多吃”。
但是如果想着做完这么多准备才上场,那可能永远也不会更新了。
所以,虽然破破烂烂,但还是要发这期内容。因为上场就是好过不上场。
以上,来自于我过去大半年的真实体验,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脑子里做成一件事情会觉得特别不容易,但是如果你真的去做了,就会发现真的也没那么难。
35次,100小时,3个阶段的刻意练习,每次优化一个小点,就能够有非常非常巨大的变化。
其实也就是每周一次3小时的投入,持续35周而已。
我这里展现出来的东西真的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我们的物料、好评、内容,比这个要多100倍。
未来我也会持续更新和「做完成力品牌」相关的收获和思考,希望能对同样在走自己的路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你也在做一件事,或者在“想要”做一件事,都欢迎加入我们的「完成力养成训练营」,得到第一手的思考、帮助、建议。
本年度最后一期将于下周开营,错过就要等明年啦!
具体咨询请联系小助手:wanchengli111,添加时请备注「训练营」~
![]()
今天也是爱世界的一天,比心❤️
- read more -
更多平台:
小红书|即刻 @二当家李多余
播客:小宇宙 @多余时间
提供服务
|第五期报名中
关于作者
不上班第6年|原创200w+
知乎百万赞答主|Tedx圆桌嘉宾
真实故事大赛一等奖|读客科幻文学银奖
全网同名,只做原创
相似就是抄我的
从自救到自由,我们一起游到海水变蓝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