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现代化,绕不开苏-27歼击机引进。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经济正往下走坡路,国家整体收缩战略,中国抓住机会,关系开始缓和。
之前中国空军主力还是歼-6和歼-7这些二代机,航程短、机动差,对上美国舰队和“第一岛链”部署,压力山大。
南海局势也不稳,1988年跟越南海战一打,就暴露了远程作战的短板。空军急需先进装备,可自己研发歼-10还刚起步,得从国外想办法。
![]()
其实中国早几年就试着从西方买飞机。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西方关系有点松动,中国联系法国,想买幻影2000。中国飞行员去试飞了好几次,给的评价很高,说机动性和航电系统都先进。
但法国开价一架6000万美元,当时中国外汇紧,咬牙也扛不住,最后没谈成。
转头找美国,瞄上F-14雄猫歼击机,那家伙航程长、雷达强,可价格更高,还带可变后掠翼,结构复杂,中国维护起来费劲,也就搁置了。
![]()
这些尝试没成,中西方关系后来还恶化,西方搞制裁,台湾买到F-16和幻影2000,中国大陆空军差距拉得更大。
1990年4月,中苏成立了个航空航天工业合作工作组,专管进口战机的事。5月,刘华清带队去苏联考察,重点看苏-27。
这机型1985年才服役,到1990年苏联自己部队都没全换装,属于顶尖货色。苏联起初不乐意卖,推米格-29,说灵活。
![]()
但8月贺鹏飞带团再去时,米格-29在表演中直接坠机,苏联脸挂不住。
中国反正看不上米格-29,航程才2000公里出头,作战半径600公里,守机场还行,跨海打仗不够用。苏-27就不一样,最大航程3800多公里,作战半径翻倍,机动好,潜力大,正对中国胃口。
谈判拉锯了好几个月,苏联经济烂摊子一大堆,需要外汇和物资,中国压价狠。
![]()
1990年10月,苏联终于点头同意出口。
1991年3月正式签协议,中国花14亿美元买24架苏-27,包括单座和双座型。关键是支付方式,当时苏联物资短缺严重,协议让中国付35%现金,大概5亿美元,其余9亿多用轻工业品顶账。
东西包括暖瓶、衣服、鞋子、毛巾、牙刷等物品,中国轻工业正好有优势。这些货通过火车运过去,苏联市场饥渴,很快就消化了。
![]()
这笔买卖不光买飞机,还顺带打开贸易门。中国保利公司负责执行,一边付购机款,一边多出口茶叶、猪肉、牛肉等,苏联轻工业崩盘,这些东西抢手得很。
中国企业借势赚了不少,算下来不止还清账,还多带回约100亿人民币。
外汇储备当时就110亿左右,5亿现金出去压力不小,但通过易货和额外贸易,反倒净赚,这操作真接地气,体现了那时候的外交智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盘,继续履约,没耽误事。
![]()
飞机交付分批走。1992年6月,第一批12架从俄罗斯飞到安徽芜湖空军基地,8单座4双座。11月,剩下12架也到齐,外加2架双座教练机。
中国空军赶紧组队训练,这些苏-27成了主力,填补了远程防空的空缺。
引进不光是买现成货,还带技术。苏联散架后,中国跟俄罗斯谈新一轮,1996年签协议,允许中国生产200架苏-27。
![]()
沈阳飞机厂上马,早期用俄罗斯零件组装,后头国产比例逐步提,到歼-11问世时,国产化率接近100%。这意味着中国掌握了四代机生产能力,不再卡脖子。
生产过程稳扎稳打。1998年12月,首架组装苏-27在沈阳首飞;2000年代初,歼-11批量交付空军,中国总共从俄罗斯拿了76架原装苏-27,36单座40双座。
中国没全按200架造,只搞了104架左右,就停了。
![]()
中俄为此还吵过架,俄罗斯说超协议,中国觉得技术吃透了,不用再靠。转头自主升级,歼-11B出来了,航电和雷达更厉害,战斗力跳一级。
后面衍生出歼-11BS、歼-16等,中国空军从此腾飞。
![]()
这笔买卖是中国空军转折点。
从被动引进到主动创新,路走得实。5亿现金起步,赚回100亿,还带技术跃进,值了。空军现代化靠这步棋,现在看,战略眼光准。俄罗斯得了钱,中国得了力,双赢但中国赚更多。
![]()
1、[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生根再发芽 网易军事 2012-09-12
2、俄媒曝光中国苏27及苏30战机国产化过程细节 环球网 2013-01/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