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晋初,西北边疆的匈奴、氐、羌等许多部落内迁。关中地区当时的人口一百多万,这些民族就占半数以上。东吴平定、全国统一后,西晋的统治阶级日益享乐腐化,到了晋惠帝统治时期,对各族人民的敲榨勒索更是加重,这里几十万少数民族又落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1、关中的烽火
赵王司马伦被任命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州、梁州诸军事。他身边有个侍郎(王府属官)名叫孙秀,原先是个小吏,起草了几次文稿,都很能表达和发挥赵王的心意,就得到了重用,成为赵王最亲信的心腹。
![]()
雍州和梁州连年大旱,赵王和孙秀还是敲骨吸髓地榨取当地人民。内迁部族中很多青壮年,被当作牲口一般转卖给权贵做奴隶,甚至有的部落的王子也难以逃脱这样的命运。以斗富出名的石崇,家中有八百多名奴隶,其中有不少就是氐、羌、匈奴人。据说其中还有一个氏族部落里的王子名叫宜勤,身高九尺,能举重数千斤,挽开五石重的大弓。但他的饭量大于常人几倍,又喜欢读书,叫他去做不愿做的事他就装病,因此经常和管家吵架。最后石崇把他转卖给他人,代价是一百匹绢。
赵王和孙秀疯狂地掠夺,甚至把羌族中几十个不肯顺从的大头目也杀了,这就激起很多部族的严重不满。294年五月,郝散带着匈奴族一万多人在谷远(今山西沁源县)造反,向东打下了上党郡治所在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杀了一批官吏。八月间,郝散兵败投降后被杀,他的弟弟郝度元带了残部逃跑了。
隔了两年,郝度元养精蓄锐,恢复了元气,便约同马兰羌、卢水胡两个部落卷土重来,给他哥哥郝散报仇,杀了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耀县)太守张损,打败了冯翊郡(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太守欧阳建,声势很大。赵王司马伦只有搜刮钱财的本领,打仗他可束手无策。朝廷改派梁王司马肜(司马懿的儿子)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州、秦州诸军事,把赵王调回来。
梁王出兵时,张华对他讲:“据说赵王听了孙秀的坏主意,把氐、羌、匈奴逼反。你去后只要杀了孙秀,他们心服就好说话了,光靠动刀动枪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
可是梁王和赵王原来就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货,他去后不仅不惩办孙秀,不减轻对各族人民的重压,反而更凶狠地剥削。在那些白骨遍野的地方,孤儿寡妇的哭声更凄惨了。梁王到职后不到半年,逼反了这个地区所有的部族几十万人,他们聚集了能打仗的青壮年,公推氐族的一个首领齐万年做皇帝,同晋朝相对抗。
战火愈烧愈旺,梁王挡不住了。朝廷很焦急,很多臣子推举周处带兵去打齐万年。
2、周处除三害
周处(238-297)是吴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周处死后划归新设的义兴郡)人,父亲早死,没人管他。他自小身强力壮,喜欢吵闹打架,真是“小吵天天有,大闹三六九”。他的拳头一出去,就会把人打个半死。
没人跟他斗时,他心痒难熬、游来逛去,寻事生非。附近的男女老少一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敢搭理他。有一次,在一个村头,有几个白胡子老头愁眉苦脸地长吁短叹,他们见周处远远走来,赶快一个一个拄着拐杖溜了。
周处跑过去,拉住一个老汉问道:“今年风调雨顺,收在望,为什么这么忧伤?”老汉不吭气,周处紧逼着问:“我远远听你们说三害,什么是三害,你实说了我就放你。”
那老汉只得说:“南山上有一只猛虎,长桥下有一条巨蛟(古时传说的一种凶角,形似鳄鱼,有鳞甲),经常吃人伤人,怎么不叫人心焦?”
周处又问:“还有一害呢?”老汉不肯说,周处硬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举起拳头说:“你不讲,它可饶不了你”。
老汉吓得颤抖抖地讲:“别动气,这是大伙儿说的。这第三害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周处听了开始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说:“这三害没有什么了不起,包在我身上。我能除掉它们。”
周处随即拿了干粮和弓箭武器到南山,日日夜夜寻找猛虎。猛虎一露身,他连发二箭射中它的心窝,先除了一害。接着,周处拿着锋利的匕首,在长桥上等待。凶蛟一出现,他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一手紧抱蛟身,一手紧握匕首与它搏斗。这水中巨蛟比山上猛虎难对付,巨蛟要咬他,又要把他甩开,一下沉入水底,一下又猛浮水面,一窜几十丈,或是团团打转,人血、蛟血把河水都染红了。伤势沉重的巨蛟,在汹涌的波涛中挣扎多时才丧生。周处满身创伤,手拎巨蛟的头,胜利地回来了。
周处对热烈欢迎他的乡亲说:“二害已除,还有我周处一害,我对天起誓,从今以后决不再做坏事。”
周处痛改前非,认真刻苦读书多年(相传他读书台的遗址,在今南京中华门内东侧娄湖头,现已无存)。
3、周处之死
以后在东吴做官,吴亡后担任晋新平(郡治在今陕西彬县)太守,注意团结少数民族,已反叛的羌人都来归附,受到当地人民称颂。后来又任广汉(郡治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太守;那个地方积案特别多,周处上任后,弄清了是非曲直,很快作出决定,把悬案都解决了。
此后任御史大夫,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弹劾检举,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在洛阳曾犯过法,别人都因为他是皇亲而不敢惹他,周处却把他的罪状一五一十地禀报朝廷,梁王虽然没有受到惩处,但他对周处胆敢和他作对,恨之入骨。
西北的反晋战火蔓延后,朝内权贵们也赞成让周处去打齐万年,他们肚里却怀着鬼胎。因为梁王坐镇在前方,周处是他的对头,梁王准会叫周处有去无回。中书令陈准看透他们的坏心思,就说:“周处这次出兵,肯定要遭到陷害,应另派积弩将军孟观带一万精兵,随周处一起出征。”可是未被采纳。
齐万年听到周处要带兵来时,对周围部落的首领们说:
“我知道周处是个文武全才、英勇盖世的人。如果他这次是来挂帅,那我们抗不了。他要是受制于人,手无大权,那么他上面的冤家多,会害他。不用我们多花气力,他是败定了!”
齐万年对周处是认真对付的,部署了七万精兵在梁山(在今陕西乾县西北)积极准备迎战。可是周处不仅没有挂帅,而且只是作为安西将军夏侯骏的部属,到梁王跟前听从调遣。梁王见了周处,装模作样地用一大堆“英勇无敌”的好话称赞他,但只给他五千人马去打仗。接着又连下几道军令,逼迫他们没有吃饭就立即进军作战。
饿着肚子的周处走上阵地前沿,看到双方兵力悬殊,周围根本没有友军的踪迹。他料知这是梁王有意报复,要把他驱向绝路,这一仗肯定要被打败。
![]()
年已六十二岁的周处义愤填膺,感概地吟了四句诗: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
他是说:世事不堪回首,我现在驱马来到西戎(古代泛指西方少数民族)地区。本来甘愿过粗菜淡饭的生活,以此为自己的归宿,可是现在身处此境,什么也谈不到了。
周处为人一贯勇往直前,从不胆怯退缩。他立即率领全军杀向敌阵,从早晨一直战斗到夜晚,歼敌约有一万。可是自己的五千士兵陆续死伤、愈战愈少。梁王司马肜有意不发援兵,以致齐万年数万精兵的包围圈愈缩愈小。周处左右的卫士苦苦劝他撤退,他知道即使能冲出重围,也要被梁王加上丧师辱国的罪名,更难逃离权贵们的毒手。他挥舞着宝剑高喊道:“上古的良将出战,从凶门(即北门,因它含有背阳向阴的意思)出城,表示有进无退。我是朝廷大臣,决心以身殉国!”
周处和手下将士终于全军覆没。
周处死在297年正月,地点是在六陌(今陕西乾县东十五里),他死后被追封为平西将军。他的旧友把他的尸骨运回到故乡宜兴安葬。墓地就在今江苏宜兴城南,地名就叫周墓墩,当时当地的老百姓还建造了英烈庙来纪念他。
齐万年率众反抗晋王朝的暴虐统治,而周处却死于镇压齐万年的战场上。当然,周处为家乡除三害,折节读书,任官时也安抚过少数民族,做过不少好事,这些还是值得纪念的。
298年,西晋朝廷又派积弩将军孟观统帅数万精兵来打齐万年。梁王所属军队全归孟观调遣。打了大大小小数十仗,齐万年连连失败,299年正月,在美阳县中亭川(今陕西扶风县东)一次决战中,齐万年兵败被俘;郝度元逃往沙漠地区后死了。
历代少数民族迁入内地,往往引起战争,有一批书呆子因此提出一种论调,要把他们赶回原来住地去,认为那样办就不会发生战祸了。齐万年被打败后,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令江统写了一篇洋洋数千育的《徙戎论》,就重弹这个老调。其实国内各民族的共存,原本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用驱除、压迫、鄙视等手段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
由于关中地区的战争,以及张华在朝廷执政的稳重,使皇室权贵暂且没有内讧。但战火一平息,转眼间洛阳的皇宫里又掀起了新的风暴,张华也没法对付了。
4、贾后的外甥贾谧
晋惠帝司马衷没有登基前,在十三岁时就奉命与贾南风结婚了。他父亲晋武帝怕他年幼痴傻,早几个月便叫自己后宫的一个才人(嫔妃称号)谢玖去东宫侍候他,不料谢玖就此怀了孕。贾南风进了东宫,马上把孕妇赶回后宫。
过了几年司马衷到后宫,看见几个皇子和公主在游戏,其中有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怪讨人喜欢,他就去抱抱这孩子逗乐。晋武帝在边上说:“这就是你的亲生长子,取名司马遹。”
司马衷高兴得把这孩子亲了又亲。
![]()
司马衷即位后,司马遹被立为皇太子。皇后贾南风自己没有生男孩,看见太子老是不顺眼。太子的生母谢玖家里原来是杀猪宰羊的,没有什么靠山,她的儿子当了太子,她本人也只由才人进位为淑媛(嫔妃称号)。
晋武帝生前对这个长孙非常喜欢,有一次带他去看猪栏,司马遹说:“猪很肥了,再养下去浪费粮食,杀掉给大家吃吧!”
晋武帝听了很高兴,吩咐随从照办,并且逢人就说:“这孩子像他太祖爷爷(司马懿),以后定能大兴天下。”
皇上一夸奖,别人更是没天没地吹捧。但皇太子长大后,宫庭繁华奢侈的生活却使他一味贪死,不愿好好读书,根本不像他的太祖爷爷”。
他常常和宦官、宫女们一起,玩着开酒肉铺子。他有个特别本领,把酒或肉用手一提,就能估出分量,一两不差。东宫里种的蔬菜、养的鸡鸭,他都派人拿到街上去卖。他还在各地购置了很多田产,积了很多财宝。太子舍人杜锡(杜预的儿子)经常劝阻他,他恨杜锡啰嗦,在杜锡的坐垫上倒插上很多针,把杜锡刺得满屁股流血。
贾后起初妒嫉皇太子的聪明伶俐,但当他爱玩变懒、贪财好闹后,贾后反而高兴起来,暗下还特地叫人引诱太子去干坏事,希望他变得很坏,就有理由把他废掉。
皇太子和贾后的外甥贾谧从小是亲密的游伴,但长大后却经常争吵,成了冤家对头。贾谧的母亲是贾后的亲妹子贾午,她十多岁时看中了翩翩少年韩寿,这韩寿是在他父亲贾充相府里办文书的。两人眉来眼去,偷偷摸摸做起小夫妻来。当时西域进贡晋武帝一种奇香,只要沾上一小点点,浓厚芬芳的香味几天都散不了。晋武帝赏赐了一些给贾充,他的妻子女儿当然首先享用。女儿钟情韩寿,韩寿也就沾上了香。这么着,韩寿跑到哪儿,香气就飘到哪儿。众人嗅到奇香议论纷纷,传到贾充耳内不免心中生疑,两问三查,这事终于露了馅。
贾午撒娇,大哭大闹,一定要嫁给韩寿,相府的家丑不能外扬,那韩寿又是眉清目秀、一表人材,贾充只得顺水推舟,招为女婿。
小俩口子生了一个儿子叫韩谧。贾充原先有两个儿子,都在吃奶时就死了。贾充咽了气,却没有儿子继承爵位:韩谧改姓了贾,外孙变成孙子,承袭为鲁郡公;长大后当了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秘书监、侍中。
贾后的亲外甥成了她最亲的亲信。
贾谧喜欢结交豪门子弟和文人雅士,常来常往的有二十四人,其中有大诗人潘岳,陆机和陆云两兄弟,刘琨和刘舆两兄弟,贾后的堂舅、散骑常侍郭彰,斗富出名的石崇和他的外甥、大才子欧阳建,尚书和郁(和峤的弟弟)等。这些人的年龄都比贾谧大,有的辈份比他高,要论文才更不用说了,但他们都捧着贾谧,经常一块儿吃吃喝喝,吟诗作乐,被人称为“二十四友”。
![]()
有了这“二十四友”吹吹捧捧,贾谧在朝野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他更仗着贾后的权势欺人,有一次发起脾气来,把一个黄门侍郎捆绑起来。又有一次他和太子下棋吵起嘴来,被成都王司马颖看到,训斥了他几句。他转眼告到贾后那儿,司马颖立即被调出洛阳,任命为平北将军,坐镇邺城。因而有人说贾谧的实权比晋惠帝还大。
5、太子被废的幕后
潘岳(247-300)是“二十四友”"中为首的人物。他是荥阳郡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人。据说潘岳年轻时坐车出游,妇女们看他长得俊俏,把水果丢到车里逗他玩,因而常常满载而归。二十多岁时,他的连襟任子威死了,他为子威的未亡人写了一篇《寡妇赋》。接着他的岳父杨肇(任过荆州刺史)又死了,他又写了一篇祭文叫《杨荆州诔》这些诗文把生离死别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常有人来请他写碑文祭文。人们把他和另一个大诗人陆机并称,誉为“潘才如江,陆才如海。
潘岳当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县令时,三令五申要全县在每个角落里都栽上桃树。春风吹到人间,这个同洛阳隔着黄河相望的北方县份,竟成了桃花世界,因此人称“潘岳河阳一县花”。他在河阴结识了一个会弹会唱、能吟诗作赋的公孙宏,经常送财物给公孙宏。以后潘岳曾任杨骏的主簿,杨骏被杀,亲近官属都要问罪。另一个主簿朱振的脑袋落了地,潘岳却没有遭害。他日后才知道当时手握生杀大权的楚王司马玮,身边有一个亲信长史就是公孙宏。公孙宏为潘岳作证,说他当主簿是徒有其名的,没有为杨骏干什么事,楚王因而免他死罪,削职为民,他这条命真是拣来的。
![]()
楚王不久被杀,公孙宏也跟着砍了头。潘岳掉了几滴眼泪,转眼他又以“受害者”的身份被任命为长安令,再调入朝中任著作郎和黄门侍郎。这时他已四十六岁了,与石崇一起投靠了贾谧。从此,这个喜欢欣赏“一县花”的美景,能写美诗美文的美男子,就干起不美的事儿来了,潘岳与石崇经常一块儿坐车出游,他们如果一遇到贾谧车辆,就下车来打恭作辑,下跪磕头,直到贾谧车尾的尘土消失才起身。费谧当然很喜欢、什么事都和他们商量。接着贾后和贾谧要设计谋害太子,也叫潘岳当了帮凶。
贾后这时“生”了一个“儿子”叫慰祖,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贾后用东西把自己腹部包扎起来,慢慢越包越大似乎怀了孕。到了“临产”那天,把妹夫韩寿才出世的儿子抱来冒充顶替。贾后有了这么一个“亲生子”,目的是要把皇太子废掉。太子虽然整天浪荡,但要废掉却还够不上。贾后和贾谧紧锣密鼓地散布谣言攻击太子,一面策划了更恶毒的阴谋。
元康九年十二月(300年初)的一个晚上,太子被召入宫。
宫女陈舞端来一盆鲜枣和一壶美酒,说是皇上和皇后特地赐他在宫内吃喝。太子推说不会喝酒,陈舞逼他说:“你怕有毒吗?皇上赐酒,你不喝就是不孝。”太子没奈何只得慢慢吃起来,吃了一半他又哀求说:“余下的带回东宫喝吧!”陈舞还是一个劲地逼他吃完,他只得把余酒都喝了,顿时醉得趴在桌上。
这时又进来一个宫女承福,把太子推醒,说皇上要他抄写一点点东西,他醉眼朦胧看不清楚要抄什么。承福说:“这是祝福皇上平安的祷文,你照葫芦画瓢就行。”太子醉得不问三七二十一,照着抄了下来,字迹东倒西歪,还有抄漏的。他抄的东西是潘岳起草的,抄漏的字又由潘岳摹仿他的笔迹补写上去。
皇太子写的纸条以及晋惠帝批示的诏书,在第二天上朝时都交给了大臣们。在皇太子的纸条上,白纸黑字地写着:“陛下应该自已了结,如果不自己了结,我要进宫把你了结;贾皇后也应该自己了结,否则我也要亲手把她了结。…”晋惠帝的诏书是:“皇太子这么大逆不道,现予赐死!”
王公权贵们看了都吓得目瞪口呆,没有一个敢说话。
张华结结巴巴地说:
“自古以来,常常因为废立皇太子,酿成国家大乱。这样的大事还要请皇上再三慎重考虑。”
尚书仆射裴頠提议要核对一下笔迹,当即将皇太子平时亲手所写的十多件材料拿出来对比,谁也不敢说字条是假的。贾后又叫黄门令董猛伪造了长广公主(晋武帝的女儿)的奏章送给了晋惠帝,奏章说:“这么大事应该迅速决定,臣子们怎么那样啰嗦,哪个不服从诏书的,应该军法从事。”
![]()
群臣议来议去议到日头西斜,还没议出个办法来。贾后怕时间再拖长,事情会发生变化,亲自出头要求晋惠帝免去太子死罪,把他废掉。这个事就由“二十四友”中的尚书和郁去执行,他拿了诏书到东宫废了太子,又派禁军把废太子送到金镛城幽禁起来。
这个序幕一拉开,悲剧惨剧可就接着演出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