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9岁医学生自救罕见病,37页手册揭开尿液变红之谜。
2025年9月初,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大二学生杨晨燚,19岁的青春里却藏着一场无声的搏斗。持续腹痛、畏光如针刺,他辗转多家三甲医院,得到的诊断却只是“功能性胃肠病”,像个模糊的影子,掩盖了真相。直到他发现尿液在阳光下泛起诡异的红色,这位少年在病床上握着手机,用翻译软件逐字啃读《美国医学杂志》卟啉病专题。夜深人静,他将自己的症状与文献中的“尿液卟啉检测阳性率87%”逐一比对,37页自制表格,字字如刀,划破了病魔的伪装。
![]()
10月8日,杨晨燚拖着虚弱的身体,带着打印好的资料冲进西南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张黎至今难忘:“这小伙子指着表格,冷静地说我们漏查了尿卟啉指标,条理清楚得像个老专家。”复查结果如晴天霹雳:δ-氨基酮戊酸数值超常人15倍,确诊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一种全球患病率仅十万分之零点五的罕见病。央视新闻报道,及时确诊后,通过血红素治疗,杨晨燚的病情已稳稳被按住,如今他已重返课堂,脸上多了几分少年应有的光彩。
主治医师向澎湃新闻透露,杨晨燚整理的《卟啉病自查手册》正在医院公众号连载,字里行间透着他对生命的倔强与智慧。专家却也提醒,罕见病的确诊需要医患携手,自行用药却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深渊。这场自救的传奇,始于一个少年对真相的执着,也映出医学的边界与人性的光辉。37页表格,不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一个19岁少年与命运的对话。他用行动证明:当病魔来袭,知识可以成为最锋利的武器。
为什么会这样?
人总被表象迷惑,以为痛苦只是小病,却忘了真相往往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
解决之道,
勇敢面对未知,用智慧点亮希望。医患同心,才能撕开病魔的假面。
否则,
忽视真相,病痛将如影随形,吞噬生命的每一寸光亮。
这世上最珍贵的不是健康,而是面对黑暗时,点燃知识的那抹微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