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荣格我发现:当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时,你的世界便会随之改变

分享至

上周我妈拿着体检报告坐在沙发上叹气,胃炎加轻度贫血,医生直截了当:“是不是总把剩菜剩饭自己吃了?家里好东西都紧着别人?” 我妈点头如捣蒜,还嘴硬:“这不就是当妈的本分嘛,孩子爱吃的、你爸爱吃的,我少吃点咋了?”

我盯着她碗里还没吃完的隔夜青菜,突然想起荣格说过的一句话:“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在于成为你自己。”当时我还觉得这老头太 “自私”,现在才算明白,咱们大多数人活得拧巴,不是因为不够好,而是把 “自己” 放得太靠后,像棵歪脖子树,硬要弯着腰给别人遮凉,最后自己先折了,别人还嫌你挡路。

尤其是看了荣格的《自我与自性》后,我彻底颠覆了之前的认知:原来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不是自私,而是解锁好生活的密码;那些总把 “我没事”“你先” 挂嘴边的人,看似无私,其实是在亲手毁掉自己的世界。



一、你以为 “委屈自己 = 善良”?荣格说:这是在养 “吸血鬼式关系”

我前同事小琳,堪称公司 “活菩萨”, 同事让她帮忙改 PPT,她哪怕自己的报表没做完,也熬夜帮人弄;团建选地方,她永远说 “你们定,我都行”;连点奶茶,她都先问一圈人的口味,最后自己喝最不爱喝的无糖绿茶,美其名曰 “减肥”。

结果呢?同事们渐渐觉得 “小琳帮忙是应该的”,有次她感冒请假,还被人在圈子里问:“你昨天没改完的 PPT 咋办啊?我今天要交。”小琳委屈得哭了,说:“我都病了,他们怎么不想想我?”

这时候我才懂荣格说的 “阴影投射”,你越忽略自己的需求,别人就越会把你的 “付出” 当成理所当然,甚至会把自己的自私,包装成 “你人好”。

就像小琳,她总觉得 “先顾别人才是对的”,结果养出了一群 “关系吸血鬼”,自己累得像条狗,还落不下好。

反观我另一个朋友阿哲,他就特别 “拎得清”。

有人找他借钱,他会先问:“我最近要交房租,你能保证下个月还吗?” 不能就不借;同事让他帮忙干活,他会说:“我手上的活要加班,你要是不急,明天帮你?” 急就自己解决。

一开始大家觉得阿哲 “小气”“不好说话”,可时间长了,反而没人敢随便麻烦他,甚至更尊重他 , 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边界,别人知道 “他不是软柿子”。

后来阿哲升职,领导说:“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事不拖泥带水,比那些总帮别人却完不成自己工作的人靠谱多了。”

你看,这就是荣格戳破的第一个认知骗局:“委屈自己换不来尊重,只会换来得寸进尺。”

99% 的人都把 “善良” 和 “牺牲自己” 画等号,其实真正的善良,是先照顾好自己,再去帮别人 ,就像你自己都没饭吃,还硬把馒头分给别人,最后自己饿死了,别人吃完馒头可能还会说 “早知道他这么不经饿”。

荣格在分析案例时,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妻子总把丈夫、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自己的爱好、梦想全丢了,最后变得暴躁、焦虑,丈夫还觉得 “你怎么越来越不可理喻”;员工总帮同事干活,自己的业绩上不去,最后被裁员,还怪 “公司没眼光”。

这些人的问题,不是不够善良,而是没搞懂:“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是不帮别人,而是帮别人的前提是,别委屈自己。”



就像你有一杯水,先喝半杯润润嗓子,再把剩下的分给别人,这样你不渴,别人也能解渴;可你要是一口不喝全给别人,自己渴得冒烟,最后可能还会抢别人的水喝,这时候,你就从 “好人” 变成了 “恶人”。

二、你以为 “听别人的 = 懂事”?荣格说:你在亲手弄丢自己的 “世界导航”

我之前特别怕做决定,小到中午吃什么,大到换工作,都要问一圈人的意见,有次想换个设计岗,问我妈,我妈说 “稳定最重要,别瞎折腾”;问朋友,朋友说 “设计卷得很,你肯定熬不住”;问前领导,领导说 “你现在的岗位挺好,再等等”。

结果我真的 “等等”,等了半年,原来的岗位被新人顶替,设计岗也招满了,我只能留在原地,每天上班像上坟。

那时候我总怪 “运气不好”,直到看到荣格说的 “自性化过程”,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慢慢找到 “自己是谁”,而不是活成别人的 “意见集合体”。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