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陆权强国的代表,苏联却一直有一个蔚蓝色的海洋梦,而这个梦想的巅峰之作,就是它的航空母舰舰队。
在1991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当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滑落时,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留下了一笔惊人的军事遗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支规模庞大的航母舰队。
根据多数资料统计,到解体前夜,苏联总共建造或正在建造多达9艘航空母舰。
![]()
然而,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作为苏联最主要的继承者,俄罗斯最终只保留了其中的1艘航母。那么问题来了,其余那8艘曾经象征着帝国荣耀的巨舰,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并非“航母”的航母,苏联的“载机巡洋舰”们
苏联的航母和我们今天普遍认知的美式航母不太一样。出于战略思想和突破《蒙特勒公约》限制的目的,苏联将其航母命名为 “重型载机巡洋舰”。它们不仅能搭载飞机,自身还装备了强大的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等武器,具备独立的强大火力,这和纯粹作为海上机场的美式航母有很大区别。
![]()
苏联的这9艘航母家族成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级别。
最早的是两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分别是“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它们更像是巨大的反潜直升机平台。接着是四艘基辅级航母,包括“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和“巴库”号,它们可以起降垂直起降战斗机,是苏联航母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
再然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航母库兹涅佐夫级,共两艘,分别是“库兹涅佐夫”号和它的姊妹舰“瓦良格”号。最后,是苏联倾尽国力打造的核动力超级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的首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可惜它生不逢时,还未建成帝国就已消亡。
唯一的幸存者
这9艘航母中,唯一留在俄罗斯海军服役至今的,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苏联解体时,“库兹涅佐夫”号刚服役不久,正停靠在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港进行测试。
![]()
随着苏联的分崩离析,这艘凝聚着苏维埃最高技术结晶的巨舰,其归属权立刻变得模糊起来。
当时,新独立的乌克兰也想将这艘航母据为己有,毕竟它停在自己的港口里。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当时的北方舰队副司令当机立断,在没有接到莫斯科明确命令的情况下,紧急召回了大部分在岸上休假的官兵。
![]()
在一个深夜,“库兹涅佐夫”号在没有完全补给,甚至缺少部分舰员的情况下,悄悄驶离港口,一路向北,穿越土耳其海峡,绕过大半个欧洲,最终抵达了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摩尔曼斯克军港。
这次“千里走单骑”式的惊险回归,才为俄罗斯保住了唯一的航母血脉。
然而,即便保住了这艘航母,囊中羞涩的俄罗斯也难以支撑其高昂的维护和运营费用,导致“库兹涅佐夫”号在后来的服役生涯中也是麻烦不断,常年处于维修状态。
![]()
但无论如何,它是苏联航母舰队中唯一在祖国延续生命的独苗。
四兄弟四种命运
说完了唯一的幸运儿,我们再来看看数量最多的基辅级四兄弟,它们的命运可谓五花八门,充满了戏剧性。
首舰“基辅”号和二号舰“明斯克”号。这对难兄难弟的最终归宿,可能让它们的建造者们都始料未及。由于俄罗斯无力维护,它们在90年代初就早早退役。“基辅”号在1993年退役后,最终被卖给了一家中国公司。
![]()
经过改造,它落户天津,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航母为主题的军事主题公园,昔日的战斗利器,如今成了游客们休闲娱乐的景点。
而“明斯克”号的经历更为曲折,它先是被卖给韩国当废铁,后又辗转来到中国深圳,同样被打造成了一个著名的航母主题公园。
相比之下,三号舰“新罗西斯克”号的命运就比较悲惨了。它服役时间不长,苏联解体后同样被俄罗斯放弃。
![]()
1995年,它被当作废金属卖给了韩国大宇集团 。虽然当时有说法称韩国希望从拆解过程中研究航母技术,但这艘正值壮年的航母,最终还是在1997年被彻底拆解,化为一堆废铁,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
而基辅级中最先进的四号舰“巴库”号(后改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则迎来了重生。在被俄罗斯海军封存多年后,它遇到了一个急需航母的买家,印度。
经过漫长的谈判,2004年,印度以极低的象征性价格买下了这艘船,但附加条件是必须由俄罗斯进行现代化改装。
![]()
在耗费了巨额资金和漫长时间之后,这艘航母脱胎换骨,更名为“维克拉马蒂亚”号,于2013年正式交付印度海军,成为了印度海军的核心力量。
“瓦良格”号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除了已经服役的航母,苏联解体时,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里,还有两艘更强大的航母正在建造中,它们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
其中一艘,就是大名鼎鼎的“瓦良格”号,也就是“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苏联解体时,它的建造已经完成了约68%。
![]()
分家之后,这艘未完成的航母被判给了乌克兰。但当时的乌克兰经济凋敝,根本无力继续建造这个“吞金巨兽”,它只能静静地停在船厂的码头上,任凭风吹雨打,逐渐锈蚀。
后来,一家中国公司出面,以购买用作“海上娱乐城”的名义买下了它 。经历了重重阻挠,在海上颠簸了一年多之后,“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中国大连港。
![]()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它在中国获得了新生,经过彻底的续建和现代化改造,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另一艘就是苏联航母计划的巅峰之作,也是唯一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它的设计排水量高达8万吨,可以搭载更多更先进的舰载机,是苏联用来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一较长短的希望。
然而,苏联解体时,它的建造进度只有30%左右。独立的乌克兰同样无力也无意继续这个项目。
![]()
据传,在西方的“建议”和资金诱惑下,为了腾出船台建造民用船只,乌克兰最终在1992年将这艘本应成为海上巨无霸的航母,在船台上就地解体,切割成一块块钢板当废料卖掉。
一个超级大国的航母梦,就这样随着切割的火花,碎成了一地废铁。
被遗忘的先驱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苏联最早的两艘航母,莫斯科级的“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这两艘名为航母,实为直升机母舰的军舰,在苏联解体时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舰体老旧。
![]()
面对经济崩溃的局面,俄罗斯自然不会再在它们身上花费宝贵的资金。因此,在苏联解体后不久,它们就迅速退役。1995年后,“莫斯科”号被卖到印度拆解,而“列宁格勒”号则被卖给了希腊的拆船厂。
作为苏联航母发展的开路先锋,它们最终以最常见的方式,悄无声息地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