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生,谁不爱看爽文呢?
“爽文”讲究的是一路开挂、反转不断、名利爱情全收,还要活到最后一章。
如果咱们把杨振宁103年的人生按这个模板拆开,几乎句句对应:
开局即外挂
出生书香门第,父系清华数学系主任,母系“长寿满级基因”。
全家兄弟姐妹人人高寿,直接避开糖尿病、心血管两大Boss。
天生聪明绝顶
高二第二名考西南联大;22岁拿庚款公款赴美;
35岁诺奖加身,成为“首位华人诺奖得主”,全球物理圈C位出道。
爱情圆满
“新手村”就娶了黄埔一期将军的掌上明珠,直接把军政界顶级BUFF拉满:
1950年,28岁的杨振宁还是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就娶了杜家千金杜致礼(23岁)。
岳父杜聿明——黄埔一期大佬、蒋介石嫡系、抗战远征军副司令,国民党“王牌中的王牌”。
而相应的政治红利立刻兑现:
朝鲜战争爆发,在美中国理工生被FBI挨个查背景,杨振宁因“岳父是中共战俘”反而安全。
美方判定“他不可能亲共”。
1957年诺奖领奖,台湾方面想让他顺路“访台”,大陆这边通过杜家传话“欢迎回国看看”,
两边都拿他当统战核心,爽文男主标准“黑白通吃”。
2003年杜致礼去世,杨振宁82岁“下线原配”,次年无缝对接,直接娶了28岁翁帆。
![]()
天才世家+顶级岳父+神仙伴侣+政治护身符,一路保驾护航到诺奖,
网友总结:
“别人28岁刚凑够首付,杨先生28岁已把科研、爱情、人脉、安全阀全部MAX,这剧本不是爽文是啥?”
75岁做心脏搭桥,医生说“能再撑10年”;
结果25年后四个“桥”还畅通,102岁自己走路上台演讲,每天只散十几分钟的步,却活得比天天跑马拉松的人还长——
更加上财富声望全满级,别人怎么比?
如果把杨振宁写进金庸江湖,最贴脸的其实是逍遥派掌门无崖子。
无崖子九十多岁仍内力深不见底;杨振宁实打实103岁,去年还在清华给博士生做演讲。
无崖子是逍遥派“CEO”,手握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天山六阳掌三大顶级IP;
杨振宁则是现代物理“开山掌门”,凭“杨-米尔斯规范场”一统电磁-弱-强相互作用,人称“理论物理版小无相功”。
无崖子师承逍遥子,集前辈武学之大成,晚年摆下“珍珑棋局”把七十年功力灌给虚竹,强行续命;
杨振宁受业于“物理少林”费米门下,集量子场论之大成,百岁后放弃美籍、把七十年学术声望人脉输给清华,当起现实版“珍珑棋局”。
无崖子同时暗恋师姐、纠缠师妹,结果师妹李秋水,感情引起江湖非议。
杨振宁先娶黄埔将军之女杜致礼,82岁又迎娶28岁翁帆,全网群众吃瓜。
无崖子被读者吐槽“渣男+绿帽”双料男主,却因传功救世最终洗白;
杨振宁也曾被批“回国太晚”“老少恋炒作”,最后靠长寿和硬核贡献赢得媒体认可。
如果将金庸(查良镛)的一生也按“爽文套路”拆关,则会发现:
前半部确实是“升级流+逆袭流”的教科书,后半部却忽然转“权谋文+情怀文”,
结尾还带点“BE(Bad Ending)美学”。
有道是:金庸写尽了天下爽文,却把自己活成了“半部爽文、半部人生”。
金庸1924生于海宁查氏,家族明清两代出了22个进士,真正的“书香世家满级号”。
少年遭战火,流浪西南,却在昆明街头“偶遇”联大,蹭成陈寅恪、钱穆的学生。
1948年孤身闯香港,兜里只有26块港币;
11年后创办《明报》,从“光杆编辑”干到“香港报业大亨”——标准“逆袭流”。
金庸中期开挂:左手江湖、右手政坛
1959-1972年,每天写1000字武侠,顺便把《明报》从日销2000干到10万+;
一部《射雕》让“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相当于今天日更4000字还顺便把公司做到上市。
1967香港暴动,他被左、右两派同时围追堵截,却靠社论左右逢源,最后拿到“基本法起草委员”席位。
标准爽文男主“黑白通吃”名场面。
金庸15部小说反复改编,版税+影视分成+游戏授权,被称为“全香港最会收版权费的男人”。
感情线上感情线:三位太太伴一生
原配杜冶芬——“白月光”离婚;
第二任朱玫——并肩打江山、生三子,却在大儿子自杀后婚姻破裂;
咖啡妹林乐怡——23岁相识,52岁男主“金屋藏娇”,港媒骂“背妻偷食”,结果陪伴到94岁终老。
感情戏从“青梅竹马”到“虐恋情深”再到“老夫少妻”,狗血浓度爆表,
爽文读者表示“这剧情我熟”。
1993《明报》易手后,金庸江湖封笔,进入“权力副本”——当浙大文学院院长、做港事顾问,
却被部分学生贴大字报“金庸不懂学术”,爽点骤降。
1998大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缢,年仅29岁,男主瞬间“断后”,触发“白发人送黑发人”虐线。
83岁接受心脏搭桥、85岁患膀胱癌、94岁因肝功能衰竭去世。
超长寿命里夹着多次“濒死副本”,爽感被现实稀释。
金庸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两位爽文男主对比:
杨振宁:一路金色外挂,102岁仍更新,纯血爽文。
金庸:前半部“升级+打脸+全服第一”,后半部“权谋+丧子+空门归去”,只能算“半部爽文”。
网友神总结:
“金庸给所有人发了主角光环,却给自己留了一个悲剧内核;
他写尽了‘侠之大者’,自己却成了‘侠之孤独者’。”
而从全球华人统战价值上看,二者分别堪称学术界和文艺界华人的顶级IP。
杨振宁的"功劳"是显性的:
35岁拿诺奖,让"李-杨"成为20世纪理论物理的坐标之一;
耄耋之年放弃美籍回归清华,给中国学术做了千金马骨的广告。
金庸的功劳则是隐性的:
他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偷偷塞进了几代华人的价值底层代码。
官方评他"文化使者",民间称他"江湖教主",一部《射雕》抵得上一套"海外统战"宣传册。
两人一硬一软,却都在各自维度上,让"中国"二字在全球有了可感知的亮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