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2025第一天,柏林已颇有寒意,街头落叶满地,没有那种幽静和干净,和我记忆中的柏林似乎已不一样了。
第一场肺癌口头报告大会,在最大的会场举行。主题是最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结果。虽然结果并非特别出彩,居然也收获了两篇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SOHO1和FLAURA 2的总生存结果。
SOHO1研究的是HER2小分子抑制剂Sevabertinib的疗效,3个队列一是一线治疗的F组,有效率达71%,PFS还没有达到,但至少超过9.6个月,第二组是之前没有用过HER2靶向治疗的已治患者D组,有效率64%,PFS 8.3个月;第三组是之前用过HER2 ADC的E组,有效率38%,PFS 5.5个月,这个E组可能是这个研究的最大亮点,为后续小分子药物和静脉用药ADC的最佳序贯治疗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借鉴参考作用。
同时报告的在我国已上市的宗格替尼的一线治疗效果,有效率达77%,PFS远远没有达到,在安全性方面,宗格替尼远胜Sevabertinib。至此,有关HER2抑制剂的两个小分子和一个ADC,都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之后的一线确定性研究,都有可能会得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青睐的!
ALK和EGFR联合治疗的总生存,前者由大家熟悉的莫教授演讲,阿来替尼的OS居然达到81个月,而克唑替尼居然也有54个月。如果想一想这两个药的PFS,一个是34个月,一个是11个月,现在的OS翻了不止一倍,显然,这OS更多的得益于一线失败之后后线有更多的有效治疗。
第二个是老朋友Pasi报告的FLAURA-2亚组分析,几乎各个亚组都没有OS的统计学差异,甚至连原来认为是最有意义的ctDNA,还是大家都认为不好的TP53,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也是一样的,看来想挑选最能获益的患者来接受需付出毒性和生活质量的联合治疗,就这个试验结果是不可能的,因此套一句俗话,想说爱你都不容易!
![]()
![]()
![]()
![]()
![]()
![]()
![]()
![]()
![]()
10月18日的肺癌专场,属于小细胞肺癌和局部晚期肺癌。
显然,小细胞肺癌的热点属于Tarlatamab。在DeLLphi-303研究中,将双抗Tarlatamab用于一线治疗,有效率达到71%,1年的生存率80.6%,中位无进展时间远未达到。
相较于目前标准的一线治疗Impower133和CASPIAN,其疗效的提高几乎要翻倍。当然,这并非是头对头的研究,前两个是3期研究,Tarlatamab的303是1期研究,更不能同日而语。如果303能在3期确定性研究中证实这些疗效,那么,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在另一个研究DeLLphi-304,Tarlatamab二线对铂原发耐药的疗效不受影响,这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疑是好消息。
德国的Reck医生报道了第一个MDT-Bridge(可称为多学科讨论桥接)研究,对2-3期非小细胞肺癌,首先是多学科讨论是可切除还是边缘性(Borderline)可切除的肺癌患者,然后先用免疫化疗2个周期,再多学科讨论是否可切除,然后分别手术或同步化放疗。
这个研究并非概念的突破,实际上在新辅助免疫化疗的研究中都是这么做的,就是MDT指导的治疗决策,结果也是可以预料到的,PCR率在27%,大部分的边缘性可切除变成了可切除,还没有生存数据。
这远比我们发表在Cancer Cell上专门针对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设计差远了。但他们确实会造势,将一个我们常用的做法命名了一个雨里雾里的名字,真应了一句话:会生孩子不如会起名字。
![]()
![]()
![]()
![]()
![]()
![]()
![]()
![]()
![]()
文章来源:转自吴一龙朋友圈、王一树公众号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肿瘤领域资讯参考,促进专业交流。内容仅供信息交流,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指导,亦非诊疗建议。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内容均已标注来源及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