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3岁山东小伙一夜爆火,引人泪目:他在网上“拆房子”,却拆出了一条百万财路

0
分享至

推土机推不倒记忆。

老房子,永远矗立。

你敢想?一个价值不到200元的数字模型,竟被一个小伙炒到了上百万元?

有人认为他的模型是工业品,缺乏纯手工艺的温度;

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商业化,消费了人们的怀旧情绪。



但在他看来,自己卖的并非简单的模型,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是回不去的童年,更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承载品。


▲ 图片来源:《无限奇遇》

中国疾驰的城市化进程,在短短几十年间,改变了无数乡村的面貌。

成千上万的老建筑被拆除,与之相伴的是一代人生活轨迹的断裂和集体记忆的飘零。


这种无所凭依的乡愁,成了一种广泛而隐秘的疼痛。

而来自山东的00后小伙芦庆欢却从中看到了机遇。

他用双手将模糊的乡愁捏成了可触摸的微缩模型,触碰到百万人的童年回忆。


▲ 芦庆欢在制作模型

01

一个电话与价值百万的灵感

凌晨两点,城市早已陷入沉睡,芦庆欢的工作室里却依然亮着灯。

空气中弥漫着激光切割木板产生的微焦气味,以及3D打印机细微的嗡鸣。他的手指在鼠标和键盘间飞快移动。



屏幕上,一栋饱经风霜的老屋正被一点点拆解,屋顶的每一片残瓦,墙上的每一道裂纹,甚至窗棂上那早已褪色的旧年画,都被赋予了精确的坐标和数据。


恰逢毕业,同龄人大多还在为论文、求职简历忙得焦头烂额。

23岁的芦庆欢却凭借着一手“复原”老房子的绝活,在看似不起眼的微缩模型世界里,开辟了一条年入百万的财富路径。


故事的开端,甚至平凡得有些不起眼。

2021年,还在某高校设计专业就读的芦庆欢,像所有迷茫的大学生一样,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一个寻常的午后,他接到亲人从山东老家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亲人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欢欢,我们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住了,老家的房子以后就不常回去了。”


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心,在芦庆欢心里漾开层层涟漪。

那栋白墙黛瓦、有着小小院落的老房子,承载了他几乎全部的童年记忆:


夏夜在院子里听爷爷讲的故事,雨天顺着瓦檐滴落的串珠,墙角那棵每年都结酸果子的枣树,还有灶台上弥漫的、外婆做饭时独有的柴火香气。


而这一切,即将随着城市化的变迁失去生机、成为记忆里的荒土。


挂掉电话,一种强烈的“失去感”攫住了他。他翻出手机里存着的老屋照片,像素不高,角度随意,却记录着时光最真实的痕迹。

作为一个学设计的人,他萌生了一个最朴素的想法:

“我能不能把它做出来?让那段回忆以另一种方式活下来?”


说干就干。他拿出平时省下的生活费,购置了最基础的工具和材料。

没有专业的测量设备,他就靠着照片和记忆,反复估算比例。

第一次尝试,做得歪歪扭扭,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但他没有气馁,开始疯狂地自学建模软件,研究建筑结构,甚至跑去图书馆查阅中国古建筑营造方面的书籍。


为了还原屋顶瓦片的质感,他试验了十几种材料和上色方法;为了做出斑驳的墙面效果,他用刻刀一点点雕琢,再反复上色做旧。


那段时间,他的宿舍堆满了各种木料、胶水和半成品,他也成了同学们眼中不务正业的怪人。


几个月后,当第一件完整的、高度还原老家房子的微缩模型在他手中诞生时,他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

他把作品照片发到了家庭微信群里,瞬间“炸”出了所有亲戚。


长辈们的赞叹和怀念,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件事超越个人爱好的价值。

但那时的他没有想到,这个源于个人情感的冲动,将会精准地踩中一个巨大的社会情绪漩涡。

02

小众回忆的破圈

个人的情感慰藉,如何变成一门可持续的生意?

芦庆欢的转折点,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分享。

在朋友的怂恿下,他将自己制作老屋模型的过程和成品,剪辑成短视频,发布在了抖音和小红书上。


他给视频配上了充满怀旧气息的音乐和文字,讲述着这栋房子背后的家庭故事。

万万没想到,这条视频火了。

评论区成了大型乡愁现场:

“看哭了,这和我外婆家的房子一模一样。”

“小哥,能帮我做一个吗?老家学校去年拆了,我连张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


“这做的不是模型,是我的整个童年啊!”

汹涌的私信和评论,让芦庆欢懵了。

他恍然大悟:原来,有这么多人和他一样,对逝去的老屋怀着深深的眷恋。


他的模型,无意中撬动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情感需求市场。

最初的订单来自于几个特别有共鸣的网友。芦庆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单,定价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但随着订单量慢慢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纯手工制作,效率极低,一个复杂的模型要耗费他近一个月的时间。


他疲于奔命,却收入寥寥,而无法维持生活的爱好和情怀注定无法长远。

芦庆欢意识到,要想规模化,必须将核心环节标准化。


他投入重金,购置了高精度的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现在,他的工作流程变成了:

根据客户提供的照片和数据,在电脑上进行三维建模,然后用激光机切割出主要结构件,再用3D打印出复杂的装饰部件,最后进行手工拼装和精修。


这套“数字建模+精密仪器生产”的模式极大提升了效率。一个模型的制作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了一周左右。

更重要的是,数字文件可以永久保存,意味着同一个模型可以重复制作,实现了“一次建模,终身受益”。


按照客户需求,他1:1还原其指定的老宅,收费从几千到数万元不等,取决于复杂程度和细节要求。


他不只做房子,还开始制作微缩的院落场景——石磨、水井、晾晒的衣物、玩耍的孩童……让模型更具故事性和场景感,进一步提升了附加值。


他的故事被央视网、山东新闻联播、山东教育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还曾受邀参加CCTV1和河南电视台的相关节目。


前期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将此事作为事业的决心。

03

匠心,与时间角力

芦庆欢的模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其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

就连钢丝架上一个晾晒的内裤都要几经雕琢。



“很多人以为我们用机器生产就很轻松了,其实恰恰相反。”

芦庆欢解释道,机器解决了的问题,但需要手工来赋予。


他向网友展示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作品。

这是一栋山西的古民居,客户要求还原出墙上那片风雨剥蚀了半个世纪的标语痕迹。


“你看这里,”他用镊子指着一块面积不到一平方厘米的墙面,“为了做出这种层层褪色的效果,我至少上了五遍颜色。”


每一遍的色度、浓度都不一样,而且要等上一层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步。


最后,还要用极细的砂纸轻轻打磨边缘,模仿自然磨损。

他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工具:

用来制造木质纹理的特定型号刻刀,给微型陶罐上色的000号超细面相笔,甚至还有牙医用的探针,用来处理一些极其微小的细节。


“最难的是做旧。”

“时光的痕迹是无法被简单复制的。一道裂缝的走向,一片青苔生长的位置,都需要反复揣摩。


芦庆欢经常对着一张老照片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去理解那种由时间带来的、无序中的有序。


他曾接到一个特别订单,客户希望复原广东就是年代筒子楼,特别强调要还原楼层之间因为风吹雨刮特有的的那种油漆脱落的感觉。


为了这个小小的细节,芦庆欢试验了多种上色工艺,最终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渍洗液,才模拟出了那种经年累月、渗透到材质内部的陈旧感。


当客户收到成品,看到充斥着岁月斑驳的微型筒子楼时,瞬间泪崩。


而这就是芦庆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他贩卖的不仅仅是批量生成的模型,更是是极致的真实情感的精准打击。


他的工作室不像一个工厂,更像一个微缩世界的考古现场和修复中心。

在这里,0.1毫米的误差都可能让一段记忆失真0.1毫米的精准也可能让一个人逐渐荒废的回忆逐渐复活

04

远望,不止于生意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芦庆欢的客户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怀旧的个人,还有一些博物馆、民俗村和影视剧组找上门来,请他复原一些已经消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


这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突然觉得,我做的这些事情,可能不仅仅是一门生意。”


“每一栋被拆掉的老房子,都可能承载着一部分地方史和建筑史。而我的模型,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这些消逝建筑的数字档案。”


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各种地方特色建筑的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他甚至计划,在未来建立一个线上博物馆,将他所有制作过的老建筑模型进行数字化展示,并附上它们的故事。


“我想,也许一百年后,当人们想看看21世纪初中国乡村的普通民居长什么样子,我的这些模型和数字文件,能提供一个最直观的参考。


说这话时,这个02年小伙子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担当。

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止。有人认为他的模型是“工业品”,缺乏纯手工艺的温度;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商业化,消费了人们的怀旧情绪。


对于这些,芦庆欢看得很开。

“纯手工有它的价值,但无法普及。想要留住记忆,就必须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

这就像摄影术刚发明时,也有人质疑它不如绘画艺术,但今天,摄影成为了记录时代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至于商业,”他笑了笑,“能让自己的热爱支撑自己的生活,并且这种热爱恰好能慰藉他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


“商业本身不是原罪,关键在于你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

如今,芦庆欢已经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团队,负责客服、运营和部分制作环节。


但他依然亲自把控着最重要的设计和最终品控。他的工作室里,永远同时进行着好几个项目:

一边是客户定制的、充满个人情感记忆的独家老宅;一边是准备量产的、代表某种地域文化的经典民居模型。


激光依然在切割,打印机依然在嗡鸣。芦庆欢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又打开了一张新的老房子照片。

那是一个来自西北的客户发来的,土坯墙,木窗棂,院子里一棵巨大的槐树。


又一个关于家与根的故事,正等待着他,用指尖的技艺,将其从流逝的时光中打捞上来,凝固成永恒。

而在他的世界里,推土机推不倒记忆,老房子,永远矗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会晤成功,特朗普全程陪同,长达100分钟

会晤成功,特朗普全程陪同,长达100分钟

流云青史
2025-11-03 13:25:10
中国南海战略大变化!不再填海建岛,却用钢铁浮桥将菲律宾逼入绝境

中国南海战略大变化!不再填海建岛,却用钢铁浮桥将菲律宾逼入绝境

林子说事
2025-11-01 02:46:24
中国50后还有多少人?他们中有多少比例能够活到80岁?

中国50后还有多少人?他们中有多少比例能够活到80岁?

元爸体育
2025-10-20 05:57:54
大跌眼镜!Angelababy在上海网红餐厅吃饭舔手指,用手擦嘴擦脸

大跌眼镜!Angelababy在上海网红餐厅吃饭舔手指,用手擦嘴擦脸

郑丁嘉话
2025-11-03 10:14:56
北京的机遇有多多?网友:只要有钱,我住在哪个城市都无所谓

北京的机遇有多多?网友:只要有钱,我住在哪个城市都无所谓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1 00:15:08
非要和小两口睡一张床的婆婆,12刀剁掉了儿媳的头,江苏真事儿

非要和小两口睡一张床的婆婆,12刀剁掉了儿媳的头,江苏真事儿

左堤路小车神
2023-11-22 19:55:20
她这大体格身材,目测身高185,颜值不低,啥人能配的上她呢

她这大体格身材,目测身高185,颜值不低,啥人能配的上她呢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0-18 00:03:22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嘪科普
2025-10-23 19:21:38
王晶发文悼念冯淬帆:做人欺善怕恶,爱骂人和单身有关,称呼改变

王晶发文悼念冯淬帆:做人欺善怕恶,爱骂人和单身有关,称呼改变

小椰的奶奶
2025-11-02 16:08:10
上海一大学青年教师王猛去世,终年仅42岁,履历优秀让人惋惜

上海一大学青年教师王猛去世,终年仅42岁,履历优秀让人惋惜

凯旋学长
2025-11-02 22:51:06
陈奕迅剪掉多年卷发 新发型被吐槽显秃 侧面不均匀和谢霆锋撞型了

陈奕迅剪掉多年卷发 新发型被吐槽显秃 侧面不均匀和谢霆锋撞型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1-03 10:53:49
张文宏院士建议中老年人:多吃这5种“高蛋白”,腿脚有劲显年轻

张文宏院士建议中老年人:多吃这5种“高蛋白”,腿脚有劲显年轻

王二哥老搞笑
2025-10-30 15:07:41
《依依向北风》直至陶溪云携子上门,盛雪竹才知,自己错得有多蠢

《依依向北风》直至陶溪云携子上门,盛雪竹才知,自己错得有多蠢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3 13:44:23
被求援?俄罗斯回应了

被求援?俄罗斯回应了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2 12:53:08
赵鸿刚无法代表通背拳,他本是跑酷选手,绑定传武成网红扬名捷径

赵鸿刚无法代表通背拳,他本是跑酷选手,绑定传武成网红扬名捷径

杨华评论
2025-11-02 21:39:57
大陆这次不谈和平统一了?嘴上不说,其实早动了真格。

大陆这次不谈和平统一了?嘴上不说,其实早动了真格。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3 12:40:37
特朗普表示:若关税判决败诉,美国几乎可以沦落为第三世界水平

特朗普表示:若关税判决败诉,美国几乎可以沦落为第三世界水平

AI商业论
2025-11-03 13:43:38
美国突然“还钱”联合国?不是转变,是怕中国抢了“发牌权”

美国突然“还钱”联合国?不是转变,是怕中国抢了“发牌权”

辉哥说动漫
2025-11-02 17:03:08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语学习平台
2025-10-31 09:27:37
汪峰机场冷落女儿惹争议,森林北这个准继母被网友痛批不合格!

汪峰机场冷落女儿惹争议,森林北这个准继母被网友痛批不合格!

振华观史
2025-11-03 11:07:39
2025-11-03 15:16:49
世界音乐公号 incentive-icons
世界音乐公号
绕着地球听音乐
6242文章数 170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健康
亲子
公开课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亲子要闻

程晓玥官宣怀二胎,透露早孕反应非常严重,近照曝光孕肚超明显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