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10月19日 17:59上海
![]()
前几天我文章里写了一句:“只要有志气和骨气,老乡们一定能把自己家乡建设好。”结果收到一条老乡的跟帖,火气不小的,有点“把话还给你”的意思。
那个老乡在跟帖里说:“只要有骨气和志气,上海人都可以下田种地,我就不信不能自产自足!几千平方公里土地的粮食应该肯定能养活两千万人的。粮食产量超过东北三省轻轻松松。”
这话听着像抬杠,但仔细一想,里头藏着太多东西。我是蛮好奇这个老乡的,你跟我抬杠干什么啊?你跟我抬杠有什么用呢?你应该去跟你们家乡的那片土地去抬杠啊!你应该去跟你们自己抬杠啊!这样就算把我刺激到了,又有什么用呢?倒是如果刺激到了你们自己,或许还能有点作用。
这个老乡的帖子,他不是在说农业,是在说委屈,他的委屈,他家乡的委屈。
我在文章里的那句话,本意是鼓励,也没有恶意,倒是真心实意的希望和期望。可到了老乡耳朵里,可能他就理解成了“何不食肉糜”。他老家的现实是什么?年轻人和壮劳力都跑光了,村里就剩老人孩子,地荒着,人穷着。他听到说“有志气就能建设家乡”,他听着可能像在说:“你们穷是因为不够努力。”他的理解就是“你们没有志气和骨气”。
所以他才要反过来将我一军——“你让上海人来种粮食试试?”这话背后的意思是: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说得对吗?从情绪上,我理解;从事实上,经不起推敲。
上海种粮超过东北三省?这明显不可能。光气候、土壤、种植规模就差着十万八千里。但问题就在这里——他难道不知道这说法夸张吗? 他当然知道。他就是要用这种“放卫星”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愤怒:“你们城里人总用一套高高在上的标准来要求我们,那我也用你们的标准要求你们试试?”
这背后是一种长期被忽视的失落感。
我们总爱说“骨气”“志气”,可当一个人连基本生计都成问题的时候,你和他谈理想,就像和饿着肚子的人谈美食。不是美食不好,是他得先有饭吃。这样来形容老乡和老乡们的家乡,或许有冒犯,但道理可不就是这样的么?
对于留守在农村的老乡来说,他们面临的不是想不想建设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路可走的问题。当种地不赚钱,当留在老家没有工作机会赚不到钱,当留在老家养不活一家老小,你让人怎么靠“骨气”和志气留下来?他们只有选择离开家乡,而没有了他们的家乡,也不可能用富裕和繁华来回馈他们。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老乡的这个跟帖里说的全都是真心话,是我心胸狭隘了,是我误解他了,我以为他是在反击我,其实这是他内心的真实美好愿望。
不过,我还是疑惑,既然他相信上海几千平方公里土地的粮食应该肯定能养活两千万人的。粮食产量超过东北三省轻轻松松,那么他为什么就不能相信他们留在家乡也是能把家乡建设好的呢?他们为什么还要纷纷往外跑呢?
![]()
![]()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95篇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