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
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
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01
197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十八里店村的宁静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打破。
村东头王家嫂子抱着三岁的孩子瑟瑟发抖,身上的衣服已经撕成了破布条。
她指着窗户颤抖着说:「从哪儿进来的,蒙着黑纱,光着身子,说自己是老流氓...」
![]()
这是北京十三处刑警老孙接到的第一起案子。
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个自称「老流氓」的家伙,将会让整个京郊陷入长达两年的恐慌。
案子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子。
受害者的描述让所有人胆寒:「那人起码一米八,虎背熊腰的,力气大得惊人,我根本反抗不了。」
每当说起这些,妇女们都会紧紧抱住孩子,男人们则握紧了拳头。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类似的案子接连发生。
朝阳区双桥、通县、顺义,方圆十几里内,这个「老流氓」就像幽灵一样出没。
每一次,他都是深更半夜钻进农家小院,专挑那些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年轻妇女下手。
老孙和同事们连夜赶到每一个现场。
破窗而入的痕迹、散落的衣物、受害者断断续续的描述,这些线索拼凑出一个模糊的罪犯画像:身材高大、力大如牛、手段残忍。
「这家伙简直不是人!」老孙的搭档小李愤愤地说,
「光天化日下,咱们在村里转悠,他晚上就敢进来作案,胆子也太大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个「老流氓」作案毫无规律可言。
有时候一个月连续作案三四次,有时候又会消失两三个月,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每当大家以为他可能离开了,又会突然冒出来,给某个村子带来新的恐慌。
京郊的夜晚变得格外安静。
以前爱串门聊天的妇女们早早关门闭户,男人们也不敢轻易外出。
那些在工厂上夜班的青年男子更是坐立不安,生怕家里出事。
「老流氓」三个字,成了整个京郊最恐怖的代名词。
上级部门坐不住了。
一个连环强奸犯在首都周边如此猖獗,简直是对治安管理的挑战。
很快,专案组成立了,老孙被调入其中。
专案组的会议室里,墙上贴满了案发地点的地图,用红点标注着每一起案子的位置。
密密麻麻的红点,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让所有人都感到压抑。
「同志们,」专案组长拍着桌子说,
「这个案子已经惊动了市里,必须尽快破案。现在整个京郊的老百姓都在看着我们,我们绝不能让这个恶魔继续逍遥法外!」
老孙看着地图上的红点,心里暗自发誓:
不管这个「老流氓」是什么来头,一定要把他绳之以法。
![]()
02
面对越来越嚣张的「老流氓」,上级决定动用最强力量。
「调集三百民兵,在可能作案的村庄设伏!」一声令下,京郊最大规模的围捕行动开始了。
指挥这次行动的是个军人出身的干部,做事讲究保密性。
「民兵不进村,在村外围设伏,只通知村干部,普通百姓不能透露消息。」
那天傍晚,夕阳西下,东马庄村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村民们该干嘛干嘛,小孩子还在街上追逐打闹。
但在村外的玉米地里、树林中、小路旁,却潜伏着三百名全副武装的民兵,等着「老流氓」自投罗网。
黄昏时分,「老流氓」真的来了。
他像往常一样,先在村子里转悠,踩点观察。
这时候,民兵们还没完全就位,有的还在路上赶,有的刚刚找到隐蔽点。
深夜十二点,村东头传来了女人的惊叫声。
「出事了!」村外的民兵们听到动静,立刻向村里冲去。
但夜黑风高,地形复杂,三百人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反而显得混乱不堪。
「在那边!」 「不,在西边!」 「快包围!别让他跑了!」
喊声、脚步声、电筒光束在夜色中交织成一片。
民兵们在田野里拉网式搜索,就像围捕一只狡猾的兔子,从半夜一直忙到天亮,累得精疲力尽,却连个人影都没找到。
「怎么可能?」指挥官看着空荡荡的田野,简直不敢相信,
「三百人包围一个村子,一个活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可是,那天夜里,他作案完毕刚准备离开,受害人就开始大喊大叫。
紧接着,整个村子都闹腾起来,到处都是人声和脚步声。
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了,情急之下,竟然钻进了受害人家院子里的秸秆堆。
在三百民兵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村外搜索的时候,「老流氓」就躺在秸秆堆里,听着外面的动静。
听着听着,他居然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外面已经没有动静了。
他从秸秆堆里爬出来,拍拍身上的草屑,居然还在院子里方便了一下,然后悠悠然地走出村子,回去上班。
「三百民兵给他站岗」,这成了当时公安系统里最大的笑话。
专案组开会时,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这么大的行动,动用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结果让人家在案发现场睡了个好觉,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个案子必须交给专业人员来办,」上级终于做出决定,「交给北京十三处吧。」
老孙接到任务时,压力山大。
前面有三百民兵的失败案例,上级的期望值又特别高,这个案子已经不只是普通的刑事案件,更成了对公安机关办案能力的考验。
十三处接手后,立刻对案情进行了重新梳理。
老孙和同事们跑遍了每一个案发现场,重新询问每一个受害者,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他们总结出了「老流氓」的作案特点:
专挑农村独立院落,利用当地窗户上半部糊纸、下半部是玻璃的结构特点观察室内情况,从无人居住的西屋进入,到灶间脱衣蒙面,然后实施犯罪。
「这家伙对当地的地形和生活习惯非常熟悉,」老孙分析道,「很可能就是本地人。」
但是,即使掌握了这些特点,要抓到「老流氓」依然困难重重。
他的作案时间毫无规律,有时顶风作案,有时又长期沉寂,让人摸不着头脑。
专案组的同事们日夜蹲守,走访调查,但这个狡猾的罪犯就像有特异功能一样,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然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时间一天天过去,案子却毫无进展。
老孙看着墙上越来越多的红点,心情越来越沉重。
这个「老流氓」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的下一次作案会在什么时候?
![]()
03
197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通县梨园供销社门口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
退伍军人老张刚买完盐,正准备进供销社买点别的东西。
就在供销社门口,他和一个看起来有些慌张的男子擦肩而过。
那个男子个头不高,长得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有些猥琐。
如果在平时,老张绝对不会多看他一眼。
但就在老张准备推门进去的时候,里面突然传来女营业员的尖叫声:
「抢劫啊!快抓住他!」
老张立刻转身,那个刚才擦肩而过的家伙已经撒腿就跑。
作为退伍军人,老张的反应速度极快。
他二话不说就追了上去,一边跑一边大喊:「站住!抓住他!」
这一喊不要紧,附近的居民都被惊动了。
大家一听有抢劫犯,纷纷加入了追捕队伍。一时间,竟然凑了百十来人的追捕大军。
一个人在前面狂奔,百十来人在后面呐喊着追赶,这场面确实壮观。
但是,那个抢劫犯的奔跑能力超乎想象。
他像一阵风一样,在大街小巷中穿行,速度丝毫不减。
追了两三公里后,大部队开始掉队。
有的人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有的人干脆停下来扶着墙休息。
老张回头一看,身后的追捕队伍已经所剩无几。
「不能让他跑了!」老张咬着牙继续追。
但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