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饭空谈本相露
郭台铭那句“我给大陆赏饭吃”一出口,就跟扔了颗炸弹似的,炸得大家议论纷纷。这话是2023年的事,他当时在台湾媒体前,振振有词地说富士康给大陆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意思就是大陆离不开他那点投资。
想想看,富士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大陆,那时候它还只是个小注塑厂,勉强维持。靠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政策,东风一吹,土地优惠、税费减免啥的,全都摊开手欢迎。结果,企业一步步长大,到2010年郑州厂一建起来,全球iPhone组装大头就落这了。员工上百万,供应链拉得老长,低成本劳动力、完善基建,全是大陆给的底子。
![]()
可郭台铭尝到甜头就有点飘了。2023年,他还觉得是自己赏了大陆一口饭,忘了当初谁在赏谁。富士康的发家史,说白了就是大陆制造业崛起的缩影。从深圳起步,到郑州航空港区建厂,每一步都踩在大陆的红利上。高速路网一通,港口吞吐量蹭蹭涨,原材料物流成本降到地板价。
苹果订单一来,富士康就成了代工老大,年营收破万亿新台币,大陆贡献了七成多。可他倒好,公开场合这么一说,网友们立马炸锅了,有人直戳脊梁骨,说这是忘本。企业靠政策红利爬上来的,现在反倒摆出一副施舍架势,这逻辑搁哪都站不住脚。
![]()
其实,郭台铭的狂言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他就爱放这种话,觉得富士康是大陆的救星。结果呢,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一闹,他开始琢磨分散风险,把生产线往越南印度挪。表面看是跟苹果走一步跟一步,骨子里是想摆脱大陆依赖。可大陆这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加工厂了,早升级成创新大国,产业链完整得让人眼红。
郭台铭的赏饭论,说到底就是没看清形势,成功来得快,忘得也快。企业发展离不开市场土壤,大陆的规模效应、效率优势,不是随便哪个地方能复制的。他那番话一出,不光丢了面子,还让富士康在大陆的日子有点儿尴尬。毕竟,投资环境是双向的,你不尊重,谁还跟你玩。
精英撤离印厂困
![]()
转眼到2025年,富士康在印度的日子越来越难过,2025年7月,先是召回三百多名中国工程师,八月又来第二波,差不多又是三百人。全是从泰米尔纳德邦的玉展科技工厂撤的,这厂是富士康的零件子公司,专给iPhone做金属外壳和显示屏模块。
苹果那边计划让印度产量占全球两成,可这撤人一出,iPhone 17的产线就悬了。富士康和苹果都没吱声,但业内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印度基建太烂,电力不稳,工人素质跟不上。
![]()
印度这地方,投资环境是出了名的坑多。2020年富士康在那儿建厂,郭台铭还亲自去视察,豪掷几百亿。可从拿地到投产,每步都卡壳。官僚程序拖几个月,土地审批文件来回改,效率低得让人抓狂。工厂一开工,电力供应就成大麻烦,夏季高温期,电网老化,断电是家常便饭。
富士康这种高耗能企业,生产线一停,损失就上万。工人方面更头疼,教育水平不高,组装iPhone时缺陷率高,材料成本还贵。2023年就有报道,说印度厂的手机坏的比大陆多出一大截,细菌污染啥的也冒头过。
![]()
这撤回工程师的事,2025年五月就开始酝酿,七月初第一波行动,超三百人打包走人。多数是大陆派过去的骨干,台湾籍的支援人员还留着点。原因没明说,但监管限制技术转移是关键,印度政府卡着设备出口,富士康没法全盘铺开。
中国工程师走了,厂里本地化加速,可良率直线下滑,从八成掉到七成五。苹果的印度计划,本来想2026年供美国市场大头,可特朗普那边多次发声,反对海外生产,要本土化。美国劳动力贵,成本翻倍,这事八成黄了。富士康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
印度工厂的问题,不是一天练成的。2019年苹果推多元化,富士康跟风迁厂,越南还凑合,印度就惨了。交通拥堵,物料运不进来,卡车堵路上半天。工人培训周期长,文化差异大,效率低半截。加上疫情后遗症,供应链断裂频发,富士康的海外野心撞上南墙。
撤人后,厂里加班培训本地员工,可短期内顶不上。iPhone产量虽占两成,价值两百多亿美金,可质量隐患一大堆。郭台铭这回,自食恶果,当初追苹果脚步迁厂,现在后悔也晚了。
![]()
回归郑州路转弯
2024年7月24日,富士康跟河南省政府一签,投十亿元在郑州建新事业总部大楼,就落郑东新区,第一期七万平米,瞄准电动车和储能。郭台铭这步棋,走得有点急,但也实诚。之前海外折腾一圈,现在掉头回来,算是认栽了。
大陆新能源市场热得发烫,产业链全,政策稳,富士康不趟这趟浑水,早晚被甩下。郑州项目一落地,2024年一月就注册了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公司,五亿资金起步,十一月又添新能源电池公司,六亿注册,全资控股。
![]()
这投资不是空谈,2025年第四季度,电池厂首批线就投产。富士康的新事业,3+3战略,电动车、储能、机器人啥的,全押大陆。郑州的优势明摆着,劳动力素质高,供应商圈子大,物流四通八达。
从电池原料到组装测试,一条龙搞定,成本低效率高。郭台铭的赏饭论,早成笑话,现在投资落地,才是正经事。企业转型,得跟上大陆节奏,从代工往创新爬,郑州总部就是桥头堡。
![]()
这回归不是心血来潮。2024年富士康财报,营收增长放缓,海外成本高企,大陆占比稳压一头。新能源是风口,河南政策给力,土地税费优惠,研发补贴一堆。富士康电池厂,聚焦锂电和固态,预计年产能上万套,跟本地大学合作,人才源源。
郭台铭的路,转得及时,不然越南印度那点儿产线,顶不住市场变局。特朗普的本土化闹剧,让苹果头疼,富士康也得避雷。郑州投资,稳扎稳打,未来几年,新能源营收能翻番。
![]()
这事有内涵。大陆从加工大国变创新引擎,富士康不适应,早晚出局。郭台铭当初狂言,现在低头投资,算是醒悟。郑州项目推进快,九月地基封顶,十月框架起,工人忙活得热火朝天。企业得接地气,别总想着施舍,互利才长久。富士康的未来,系在大陆身上,新能源转型是关键。
总的来说,富士康的弯路,走得值。赏饭论是过去式,现在是务实投资。大陆市场赏饭的时代,确实变了,但机会更多。郭台铭的自食恶果,不是惩罚,是提醒:企业得敬畏市场,别自大。郑州这步,稳了后路,也开了新局。全球化时代,谁抓得住中国机遇,谁就赢。富士康这回,算是抓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