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漂楠溪江:竹筏上的山水诗行
![]()
清晨七点的楠溪江小港码头,晨雾还未散尽,碧绿的江水像一块流动的翡翠。老林背着装满茶水的布包,指着岸边整齐排列的竹筏说:“这楠溪江可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谢灵运、孟浩然都曾乘筏漂流,现在咱们坐的竹筏,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
撑筏的陈师傅已经年过六旬,他熟练地将 13 根楠竹捆扎的竹筏推下水,竹梢翘起的筏头在晨光中泛着浅黄。“这竹筏讲究得很,粗端做头,细端做尾,吃水浅浮力大,再浅的滩都能过。” 陈师傅说着,竹篙一点,筏子便悠悠漂向江心。刚行出不远,就看见水下的鹅卵石清晰可数,几尾小鱼穿梭其间,老林笑着说:“楠溪江的水常年能直接饮用,这可是浙江的‘大水缸’。”
![]()
竹筏顺流而下,两岸的滩林渐渐展开,樟树、枫树的枝叶垂到水面,偶尔有白鹭从林间飞起,掠过江面。老林指着岸边的村落说:“那是芙蓉村,整个村子按‘七星八斗’布局,鹅卵石寨墙还保存着宋代模样。” 说话间,远处传来婉转的唱腔,陈师傅说那是永昆艺人在江边练声,“现在还有实景《牡丹亭》在江上演出,晚上乘筏听戏,才叫真惬意。”
![]()
行至一处浅滩,水流突然加急,竹筏像箭一样窜出,溅起的水花打湿了鞋尖。陈师傅稳稳撑住竹篙,笑着说:“这叫‘浪里钻’,老一辈运货时最爱走这儿。” 歇脚时,他从竹篓里摸出几个麦饼,“这是永嘉特产,梅干菜肉馅的,配江水最解乏。” 咬一口麦饼,外酥里香,再看两岸青山如黛,江水悠悠,终于懂了莫言笔下 “青山巍巍绿水长” 的意境。
二、午探雁荡山:奇峰间的地质传奇
![]()
中午十一点,驱车前往雁荡山灵峰景区。车子刚进山门,就看见连绵的山峰如屏风般展开,老林说:“雁荡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这些奇峰怪石都是流纹岩,在全世界都少见。”
![]()
沿着石径往 “合掌峰” 走,路边的灌木上挂着水珠,空气里满是湿润的草木香。行至观景台,眼前的两座山峰紧紧相依,形如双手合十,老林指着峰间的缝隙说:“你看那道‘一线天’,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是雨水冲刷出来的。”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阳光从缝隙中洒下,在石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
穿过 “一线天”,来到 “双笋峰” 下。两座圆柱形的山峰拔地而起,直指蓝天,老林说:“这是流纹岩冷却时形成的柱状节理,像两根石笋守着山门。” 峰下的石凳上,几位画家正支着画板写生,颜料盘里的青绿色与山景融为一体。“很多电影都来这儿取景,《神雕侠侣》的绝情谷就是在这儿拍的。” 老林补充道。
![]()
午后的阳光渐烈,我们来到 “大龙湫” 瀑布下。水流从 190 米高的崖壁上倾泻而下,旱季虽不似雨季磅礴,却如轻纱般飘逸,落在潭中泛起细碎的水花。老林指着崖壁上的刻痕说:“这些都是历代文人题的诗,最有名的是袁枚写的‘龙湫山高势绝天’。” 潭边的岩石被水流冲刷得光滑如玉,赤脚踩上去,清凉的触感从脚底蔓延开来。
三、暮登江心屿:双塔下的古城记忆
![]()
下午三点,从温州码头乘渡轮前往江心屿。船行在瓯江上,江风带着水汽扑面而来,老林指着远处的双塔说:“那是东塔和西塔,唐朝就有了,是温州的城标。”
![]()
登岛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江心寺” 的山门,红墙黛瓦在绿树中格外醒目。寺门前的对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引得游人驻足,老林笑着解读:“这是利用叠字写潮云变幻,温州话读起来更有韵味。” 走进寺内,庭院里的古柏已有千年树龄,树干上的纹路像老人的皱纹,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青石板上,光影斑驳。
![]()
沿着江岸往 “东塔” 走,路边的 “谢公亭” 里,几位老人正拉着二胡唱温州鼓词。老林说:“谢灵运当年任永嘉太守时,常来这儿观景写诗,这亭子就是为纪念他建的。” 东塔虽只剩塔身,没有塔檐,却更显苍劲,塔壁上的佛龛还能看见残存的壁画,老林说:“以前塔上有棵榕树,树根从塔缝里钻出来,成了‘塔树共生’的奇景。”
![]()
登上 “西塔”,俯瞰整个江心屿。瓯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环绕着小岛,远处的温州城高楼林立,与岛上的古寺古塔形成奇妙对比。老林指着江面上的航船说:“以前这是温州的渡口,现在成了公园,岛上还保留着英国领事馆旧址,藏着老温州的开埠记忆。” 塔下的 “盆景园” 里,几百盆瓯绣盆景造型别致,松枝虬曲,梅枝疏朗,透着江南的雅致。
![]()
傍晚时分,夕阳为双塔镀上一层金色。坐在江边的石凳上,老林泡了一壶温州黄汤,茶香混着江风的气息格外醇厚。“江心屿以前叫‘孤屿’,李白、杜甫都写过诗,现在每年还办诗歌节,算是把文脉传下来了。” 说话间,江面上的渡轮亮起了灯,与塔影、月影一同映在水中,分不清哪是灯光哪是月光。
四、晨逛五马街:老街里的市井烟火
![]()
第四天清晨七点,来到鹿城区的五马街。刚走进街口,就闻到了阵阵香气,老林笑着说:“这是温州最老的商业街,南宋时就有了,现在还藏着不少老字号。”
![]()
街道两旁的骑楼保留着时期的风貌,木窗棂雕花精致,青石板路被行人踩得发亮。“长人馄饨铺” 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老板操着地道的温州话招呼客人:“鱼肉馄饨要不要加蛋丝?” 老林拉着我排队,“这家馄饨皮薄如纸,馅是鲜鱼肉做的,乾隆年间就有了。” 刚出锅的馄饨浮在碗里,像一朵朵白花,喝一口汤,鲜得人舌尖发颤。
![]()
五马街的中段有一座 “五味和” 酱园,门口的大缸里泡着酱油和醋,香气浓郁。老林说:“这家酱园有 170 多年历史了,温州人做鱼生、腌菜都用这儿的酱油。” 酱园旁边的 “老香山” 药铺,木质柜台擦得锃亮,店员正用戥子称药材,让人想起老温州的市井时光。
![]()
临近十点,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几位老人坐着 “五马雕塑” 旁聊天,雕塑上的五匹骏马栩栩如生,老林说:“传说王羲之任永嘉太守时,乘五马马车巡街,这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 街边的文创店里,摆放着瓯绣、黄杨木雕等手工艺品,一位姑娘正专注地绣着瓯绣手帕,丝线在布上开出朵朵茶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