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什么判?你不认为他们有罪吗?有罪直接做掉!”
1998年,菲律宾达沃市码头。
一具胸前钉着“毒贩”纸条的尸体被浪涛卷入深海。
这是杜特尔特私人武装“达沃行刑队”的常规操作,抓住毒贩,不经任何审判和供罪过程,直接沉海喂鱼。
难以想象,这是一支政府武装所能做出的行为。
然而这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却是达沃市长杜特尔特一贯的行事风格。
甚至于能够征服这座城市,杜特尔特从一开始凭借的就是这一手暴力手段。
少年屠夫
以暴制暴,这是早在杜特尔特握上市长印章前三十年,就已刻进骨髓的治理逻辑。
1959年教会学校的更衣室里,14岁的杜特尔特被美国神父按住肩膀、遭到猥亵时,法律程序在他心里彻底死了。
于是当教会以“调查需要时间”搪塞投诉,少年攥着偷来的匕首蹲守三个月,最终在神父常去的酒吧后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复仇。
血顺着排水沟流进达沃湾那晚,一个对达沃、乃至菲律宾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少年屠夫”诞生了。
七年后马尼拉的大学走廊,这个定律再次应验。
同学嘲讽他棉兰老岛口音的刹那,枪已经举起来了。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当教授威胁要开除他,一封来自南达沃省的电报让校方闭上了嘴,发报人是他父亲——省长维森特·杜特尔特。
政治家族的庇护像件刀枪不入的铠甲,从此杜特尔特愈发走上一条暴力征服一切的道路。
杜特尔特体内暴力因子的急速蔓延让人担忧,可这种野蛮生长,恰恰也是80年代达沃这个城市的缩影。
当杜特尔特1988年接过市长权杖时,整座城市迎来了大变革的时代。
当时的达沃市,绑架案多到警察懒得立案,贫民窟墙上的弹孔比广告海报还密集。
面对这一切,杜特尔特并没有任何慌乱。
![]()
新市长上任首周就干了件惊掉下巴的事,把七个正在蹲监狱的帮派头目提到办公室,“要么当我手里的刀,要么成为太平间的号码。”
于是,一支后来让全菲律宾闻风丧胆的“达沃行刑队”诞生了。
白天市政厅里的市长西装革履签文件,入夜就换上野战裤背起M16突击步枪,带着行刑队出门。
达沃市的民众们回忆,杜特尔特当市长的那段日子,晚上他走之后整条街静得像坟场,连野狗都不敢叫。
杜特尔特将以暴制暴的畸形管理理念,践行到对于整座城市的管理中。
于是乎,达市的罪犯们迎来末日,达沃市行刑队更是在城内杀出一条死亡流水线。
死亡流水线
每天凌晨三点,当贫民窟的斗鸡刚结束最后一场赌局,七辆没有牌照的丰田海狮面包车就会准时从第七区警局后院驶出。
车里坐着杜特尔特亲自命名的“清洁工”。
队长巴朗伊加曾因连环杀人坐了十年牢,如今他手里却握着市长签发的特赦令。
夜晚的达沃市,随时会传来枪声。
所有市民都知道,那是市长亲自带着黑帮成员在肃清毒贩,在用绝对暴力手段镇压整个城市的罪恶。
有次他们闯进海边棚屋时,年轻毒贩正给怀孕妻子煮饭。
枪战将整个棚屋化作废墟和屠宰场。
新来的队员盯着孕妇腹部伤口呕吐,当夜就被绑上水泥块沉了海,因为弱者不配待在行刑队。
![]()
可就是这种极端暴力的统治行为,却受到了广大底层民众的热烈欢迎。
当警察局长在电视上举起75万比索支票,号称杀掉毒贩有奖金时,所有民众都沸腾了。
货架上猎枪子弹三天售罄,很快出现了专业“赏金猎人”。
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用祖父的二战步枪在天台蹲守两周,一枪崩掉悬赏名单第七位的毒枭,领钱时还穿着校服裤。
颁奖照片登报后,全市中学旷课率飙升了四成。
另一边,警察局继续开发出更高效的“创收模式”。
缉毒组组长发明了“钓鱼登记”,先在教堂发传单承诺“自首宽大处理”,等瘾君子们排队签名按手印,当晚就按登记册地址挨家收割。
![]()
“感谢配合扫毒行动!”
警察踹开木门时总先吼这句,接着便是震耳的霰弹枪声,有个月他们靠这招击毙八十六人。
这种近乎荒诞的社会动荡,持续到新世纪依然鲜活。
2009年台风过境后,度假村的德国游客在沙滩捡到个漂流瓶,里面是用六国文字写的求救信:“我是行刑队第三组雷蒙多,他们发现我私藏毒贩...”
落款附着GPS坐标。
海军打捞队按坐标捞起铁笼时,十二具骷髅手腕还拴着生锈的手铐。
这事上了国际新闻头条,杜特尔特却在采访中丝毫不以为意,指着大海说:“别大惊小怪,达沃湾的鱼,可是吃人肉长大的。”
而在杜特尔特这般“暴力镇压一切”的统治理念下,达沃市也一度出现了畸形的繁荣。
畸形繁荣
达沃市旅游手册的封面印着句魔幻标语:“欢迎来到安全天堂!”
海边的潜水店老板们常拿这话招揽客人,直到有天教练捞起个卡在珊瑚丛的头骨。
结果老板们却说:“别怕,这是达沃市的治安奖章!”
他们把头骨擦净摆上收银台,当晚营业额翻了三倍,欧洲游客抢着和“禁毒英雄遗骸”合影
这种荒诞的安全感,在达沃市的底层社会疯狂蔓延着。
贫民窟的阳台正对行刑码头,主妇们每天边晾衣服边数沉尸袋。
“昨天三个,今天才俩,治安越来越好了!”
主妇们能够一边晃着奶瓶,一边笑着讲述这个血淋淋的事实。
![]()
这种畸形繁荣甚至催生了死亡旅游。
日本旅行社推出“达沃安全奇迹体验游”,游客白天参观挂着“全球犯罪率最低城市”奖牌的市政厅,入夜戴着夜视镜跟行刑队出海“投喂鱼群”。
有次新加坡富商在游艇上醉醺醺地问,能指定沉尸地点吗?
带队的警察分局长当即翻开地图,按照不同区域给他出价。
整个达沃沉浸在一片享受暴力、维护暴力的畸形繁荣中。
得益于杜特尔特暴力统治的阶层们,成为他的天然拥趸。
于是,当联合国人权报告谴责达沃“系统性屠杀”时,棉兰老岛的蕉农立刻发出强烈抗议:“没有市长的子弹,我们的香蕉林早变成罂粟田了!”
![]()
甚至就连红灯区,也开始出现对杜特尔特的狂热信仰。
妓院妈妈桑把杜特尔特照片镶在水晶相框里,每晚接客前带姑娘们上香。
“他杀的人越多,我生意越火。”
妈妈桑掀开神龛红布,底下压着泛黄的账本,扫毒行动后性病感染率从62%暴跌到7%,新增客户栏里甚至有缉毒警的警号。
“姑娘们现在敢走路上下班了,”妈妈桑开心的说,“代价不过是每月给行刑队送两箱威士忌。”
于是在2016年总统大选揭晓那夜,达沃湾飘满系着蓝丝带的浮桶,那代表杜特尔特竞选颜色。
![]()
渔民们后来才知道,每个桶都锚定着一具竞选期间“加班处理”的尸体。
新总统就职演说当天,海边的潜水店推出“总统套餐”。
交十万比索就能亲手给毒贩绑水泥块,附赠与行刑队员合影。
成为菲律宾新任总统的杜特尔特,继续将自己的暴力和强硬贯彻到执政的方方面面。
早在竞选总统时他就提出,杀死所有毒枭,并明确表示“我肯定要杀了所有毒贩”,没有中间地带。
他甚至鼓励恢复绞刑,因为处决毒贩会浪费子弹,他鼓励民众动用死刑杀掉毒贩,鼓励且倡导一切形式对毒贩的打击。
据统计,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至少造成菲律宾3万人直接死亡,但其中不乏一些无辜人员。
![]()
杜特尔特的暴力统治,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还了达沃市一个清明,但这种极端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显著的。
禁毒行动中被杀害的人,其中大量为无辜者,甚至包括许多未成年人。
且禁毒战争使法外处决成为“制度化”手段,执法机构沦为暴力工具,严重破坏了法治基础。
大量举报、私刑和“赏金杀人”现象使社会陷入恐慌,普通民众对执法机关失去信任,社会安全感反而下降。
政府鼓励民众举报甚至杀害“毒贩”,导致大量冤假错案,甚至成为个人报复的工具。
想想看,因为旁人的一句误解或职责,就招致行刑队的武断枪决,当如此荒诞的一幕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无止境的上演时,其社会该是怎样一幅乱象?
杜特尔特暴力维系的,不过是一片畸形的繁荣,到最后,就连其自身也成为畸形的一部分,落了个被投入监狱的下场。
结语
“哭什么?我杀毒贩时早算到这天!”
2025年海牙监狱,79岁的杜特尔特在监狱中大笑。
当国际刑事法院以反人类罪起诉他时,达沃湾仍在进行着暴力镇压、暴力处决的荒诞统治行径。
或许直到死亡那一刻,杜特尔特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他自以为带给达沃一片安宁,殊不知背后催生的,是一个更加扭曲、更加脆弱,随时会崩塌的虚构幻境。
参考资料
薛颖.我见到的最狠的官员.新东方,2004,(05
韩洁颖.“狂人治国”管用吗?.新民周刊,20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