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最近特朗普说要考虑给乌克兰“战斧”巡航导弹,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在猜:这导弹真能帮乌克兰改变战局?
要搞明白这事,得先弄清楚“战斧”到底是个啥厉害角色。
说起来“战斧”算是美军的“老兵”了,从1980年代就开始用,这么多年不断升级,现在早成了美军的“拳头武器”。
![]()
它最牛的本事就是“低空突防”——能贴着地面飞,靠着先进的制导系统躲防空网,最后还能以高亚音速精准砸中目标。
今年六月美军在“午夜之锤”行动里,就用30枚“战斧”打伊朗核设施,实打实秀了把实力。
要是乌克兰真拿到这导弹,最解渴的肯定是射程。
![]()
这玩意儿最远能飞2500公里,意味着乌军不用冒险靠近前线,在自家国土纵深就能打克里米亚,甚至能摸到莫斯科周边的目标。
要知道现在乌军的战术导弹射程差远了,之前就算想打远处目标也没辙。
而且按军事专家的说法,乌军可能用“泰丰”陆基系统发射“战斧”,射程一下翻好几倍,这对乌军来说绝对是“质的飞跃”。
不过在我看来,“战斧”的价值可不只在战场上。
![]()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坎西安就说,它的精确制导和独特弹道设计,本来就是为了突破苏联防空体系造的,现在对付俄罗斯的防空网照样管用。
欧洲外交官也觉得,美国给“战斧”,更像是递出一个政治信号——“我还在坚定挺乌克兰”,这对乌军民士气的提振,可能比导弹本身还重要。
但也有外交官泼冷水:“战斧”能增强乌军实力,可单靠它想扭转战局,还差得远。
![]()
想用好“战斧”没那么易
别看“战斧”听着厉害,真要到乌克兰手里,想用上、用好可没那么简单,光交付和使用就有一堆难题等着解。
首先就是“时间差”的问题。坎西安说了,就算美国点头给导弹,乌军至少得花一两个月训练,才能熟练操作这套系统。
这意味着从决定给导弹到真能上战场,得等挺长时间,可战场上的形势一天一个样,等乌军练熟了,说不定战局早变了,到时候“战斧”能不能派上用场都不好说。
![]()
还有个更关键的——美国的“控制权”。
“战斧”得靠美国军用导航系统才能用,说白了,乌克兰能打哪个目标、不能打哪个目标,最终得听美国的。
这种“你有武器但我管着怎么用”的情况,以后保不准会成美乌之间的矛盾点。
比如乌克兰想打某个关键目标,美国要是觉得“风险太大”不让打,乌军也没辙,这导弹的作用不就打折扣了?
![]()
数量更是个大制约。美国从1980年代到现在,一共就造了约9000枚“战斧”,其中2300多枚已经在实战里用掉了。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等地的军事行动又耗了不少库存,现在剩下的现役导弹本来就不多,能分给乌克兰的肯定有限。
要是只给几十枚,对战场影响微乎其微;就算给几百枚,也得精打细算着用。
![]()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内部还没达成一致。
五角大楼里不少官员觉得,应该把更多资源放在印太地区,毕竟那才关系到美国长期战略利益,没必要在乌克兰投入太多。
这种分歧也能理解,美国的军事资源就这么多,顾了这边可能就顾不上那边,怎么分配本来就是个难事儿。
![]()
不过乌克兰也没干等着,人家自己研发的“火烈鸟”巡航导弹已经用上了,乌议会的切尔尼耶夫也确认导弹已部署部队。
而且最近乌军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打击,效果已经很明显——自8月初以来至少炸了58次,俄罗斯近四成炼油产能停了,汽油短缺都到月需求的四分之一了。
说实话,“战斧”能不能改变战局,答案没那么简单。
![]()
它确实能让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上一个台阶,也能给俄罗斯经济添堵,但它绝不是“万能钥匙”。
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还是乌克兰能不能坚持打下去、国际支持能持续多久,以及两国愿不愿意为了和平让步。
“战斧”顶多是这场博弈里的一枚重要棋子,可没法凭它就定输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