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普通的夜晚
昏暗的房间里
游戏连跪的你又熬到了三点
明明头很胀、很痛
看着台灯的时候
还出现了奇怪的彩虹圈
但你还是强忍着难受又开了一把
![]()
注意
这可不是夸张、比喻
或者吓唬你的
![]()
![]()
起初
你会看到有彩虹的光圈绕在灯光的周围
再过几小时
开始眼疼、头痛、甚至恶心呕吐
几种症状混在一起
你误以为自己是没休息好
![]()
![]()
急性青光眼最直接的原因
就是各种原因影响到了房水正常流通
让眼压高到视神经承受不了
比如关灯玩手机
就会影响到房水流通
![]()
房水是眼睛里的一种液体
在眼睛里有一条流动通路
后房→前房→房角
以此循环,来维持我们眼睛的正常眼压
![]()
而关灯玩手机,会让这条流动通路堵车
黑暗中,为了能看清东西
瞳孔会自动张大
它大了,房水流出去的通路就窄了
房水就只能堆积在眼内
![]()
此时的眼球像一个水球
房水越攒越多,内压越来越大
眼睛鼓得梆硬,压迫了角膜
引起角膜水肿
正常眼压是10~21mmHg,急性青光眼发作时可高达60mmHg,此时眼球摸起来像石头一样硬
这时
水肿的角膜就像个三棱镜
会折射、散射透进眼睛的光线
把光线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
眼压升高
还会引起眼部血管的异常收缩和扩张
刺激到血管周围的神经
![]()
不仅会加重眼疼
还会影响头部血管也出现收缩扩张
引起剧烈头疼
![]()
![]()
![]()
急性青光眼造成的视力影响
是不可逆的
一旦有了上述的看见彩虹、偏头疼等情况
赶紧去医院!
![]()
如果眼前总感觉有小黑虫在飞
眨眼的瞬间还能看到闪光
这不是你有什么超能力
而是视网膜脱离的征兆!
![]()
视网膜脱离主要有三种
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
临床90%的患者都是孔源性视网膜脱落
要造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还必须同时具备这俩条件:
视网膜裂孔和玻璃体液化
![]()
一方面,高度近视更容易视网膜裂孔
眼球从前到后的距离,叫做眼轴
高度近视的人眼轴会变长
眼球横向延伸
带动眼球外壁的巩膜
和内壁的视网膜一起横向拉长、变薄
![]()
变薄的视网膜
很容易就因为眼球碰撞、剧烈运动
而破裂,出现小孔
![]()
另一方面,高度近视的玻璃体更容易液化
眼球里有个叫玻璃体的内容物
随着近视度数增加
会破坏玻璃体中胶原纤维的排列与结构
致使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降解
玻璃体从凝胶状液化变稀
![]()
变稀后的玻璃体会沿裂孔漏到视网膜下
顶起视网膜
造成视网膜脱离
![]()
而眨眼的闪光
是因为液化的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时
刺激到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产生了神经冲动
传至大脑视觉中枢后
被大脑误判成有东西闪了一下
![]()
至于小飞虫
是因为眼睛“漏液”后
玻璃体里混入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眼内飘动
产生的一种飞蚊的效果
![]()
最可怕的是
视网膜脱离没啥疼痛感
很多人出现看见闪光和小飞虫的症状后
还以为是没有休息好或是眼睛疲劳
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所以建议高度近视的家鱼们
平时尽量减少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护好脆弱的视网膜
![]()
如果经常突然出现
眼前感觉有黑影挡住了一部分
甚至完全黑屏
过一会又能自行恢复的情况
先别急着怀疑自己低血糖
![]()
眼中风,学名叫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原本是中老年多发病
本来年纪大了以后,血管弹性下降
容易造成中央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但因为年轻人长期用眼过度、情绪过激
这些疑似虐待眼血管的骚操作
眼中风现在逐渐年轻化了
![]()
我们眼前的画面
就是靠像照相机的胶卷底片的视网膜
把照入眼内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再通过视神经传送至大脑成像的
![]()
在视网膜上有一个血液供应管道
叫中央视网膜中央动脉
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于它
一旦栓塞后
血液流不到眼睛上、供不了氧
缺氧的视网膜就像鱼离开了水
西方失去了耶路撒冷
![]()
动脉血不能进入和滋养视网膜
视网膜没法正常处理和传递视觉信号
某一区域的视网膜功能受损
对应的视野就会出现黑影遮挡的征兆
![]()
但因为征兆和发病时都是无痛的
大部分人也不会当回事
觉得自己休息休息就行
错过了眼中风的黄金抢救90分钟!!
![]()
![]()
综上
就是突然眼瞎前的身体会有的三个征兆了
切记,一旦眼睛出了啥奇怪的现象
第一反应是上医院检查检查
而不是睡一觉就能好!!
记得转发到家族群
大家一起涨涨知识!
参考资料:
1.科普中国.别再这样睡前玩手机了,你可能真的会失明!
https://mp.weixin.qq.com/s/PAKt1Dy0bTo6D4T2FB6sVA
2.生命时报.头痛、恶心,为什么医生让我看眼科?
https://mp.weixin.qq.com/s/lI4x-PVFFM5rhPZnzmt8cg
3.维基百科.视网膜脱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86%E7%BD%91%E8%86%9C%E8%84%B1%E7%A6%BB
4.Hayreh SS, Podhajsky PA, Zimmerman MB.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associated systemic and ophthalmic abnormalities. Ophthalmology. 2009 Oct;116(10):1928-36.
5.Morgan, I. G., Ohno-Matsui, K., & Saw, S. M. (2012). Myopia. The Lancet, 379(9827), 1739-1748.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