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协宣
10月17日,近百位特殊“客人”从新疆、辽宁、甘肃、河南、安徽、湖南等地辗转千里,齐聚江城武汉,共赴一场与“新生”的约定。他们胸腔内都跳动着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主研发的“中国心”——心室辅助装置。
“自2018年起,协和医院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植入多类型心脏辅助装置105例,为华中地区最多的医疗机构。”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介绍,学科一直致力于深化医工融合,推动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研发转化,为更多终末期心脏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
“欢迎你们回家!”董念国的一声问候,令不少闯过生命难关的心脏病患者红了眼眶。当终末期心衰患者走投无路时,国产“人工心”托举起了他们的强劲跳动。
董念国介绍,2018年至今,心外科团队已完成各类人工心脏植入105例,占全国总量第二,患者年龄跨度从7岁到81岁,最长辅助生存1327天且仍在延续。
左心辅助装置(LVAD)又被称为“人工心脏”,已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手段。该院是国内第二家、华中首家独立开展单心室及双心室辅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手术成功率与远期存活率均居全国前列,双心室辅助例数居全国第一。
“我的心脏分两半,一半是父母给的,一半是祖国造的。”2022年2月28日,曾历经心肌梗死、室壁瘤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别先生接受单心室辅助“人工心”植入术,术前走50米都喘,如今能快走几公里。
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患者吾斯曼因心脏衰竭,一度生命垂危。2024年9月,董念国团队为他植入双心室辅助装置——全磁悬浮人工心,迎来新生。他感慨:“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感谢专家团队!”
2025年4月,该院将自主研发的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俊俊体内,这项“微型生命泵”技术,填补了全球儿童心衰磁悬浮心室辅助的空白。接下来,这颗最轻、最小的“人工心”还将在全球19个国家的医院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有效性,拓展应用范围,为成人心衰治疗形成补充方案。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