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18日,“烽火侨批——从战火中的侨批看华侨赤子心、家国情”展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幕。
![]()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览以“侨批”为载体,重温海外华侨的抗战史诗,通过111件(套)侨批、历史照片及多媒体装置,将宏大抗战历史落位于个体命运叙事,让泛黄纸笺成为“会说话的历史见证”,用具体可感的朴素文字生动诠释了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赤子情怀。
展览分为“山河破碎觉醒之声”“血色家书苦难见证”“国民职责毁家纾难”和“抗战到底必胜信念”4个篇章。
![]()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品中,有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下辖区——记者注)荣源信中“日本在各处高山设立炮台,时常向各村乡发炮轰击”的苦难、余炘和信中“敌机轰炸三埠……计死伤四十余人”的惨状;有法国华侨刘炳良信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侨份子更应踊跃”的呼吁,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捐救护车支援八路军的行动,侨领司徒美堂主持“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募集捐款的壮举。
![]()
展出展品。主办方供图
在第四篇章中,“抗战到底必胜信念”通过侨批中的“胜利宣言”传递信心。美国华侨方文仕信中“将来胜利,当必熟(属)于我”的笃定、华侨陈钦扳信中“吾也望中国最后胜利,得到一个世界上一大强国”的期盼,以及抗战胜利后侨批中“做个不平凡之人”的奋进之志,用真情实感向观众传递华侨的必胜信心与美好愿望。
![]()
展出展品。主办方供图
现场还设置了“听侨批”装置,观众可聆听侨批文字转化的“烽火之声”,沉浸式感受华侨对家人的牵挂与对侵略者的痛恨。
侨批,亦称“银信”,是指近代以来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海外华侨华人主要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国内家眷和亲友的汇款(“银”)凭证和家书(“信”)的合称。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展出展品。主办方供图
本次展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江门市博物馆承办。
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十展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