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顶级权谋剧,豆瓣评分9.7,迄今为止评分最高的古装剧。
首播时收视率不高,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其实是这部剧,很考验头脑,很多剧情需抽丝剥茧,才能明白背后的深意。
每一个人做事,提前很久就布局,置身其中的人,有时也懵懵懂懂。
这部剧中,没有一个傻子,哪怕只是衙门的小吏,也是七窍玲珑心。
更不要说权谋最盛的嘉靖,搞出来的各种阴谋、阳谋。
![]()
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党,被嘉靖驱除下台。
那么嘉靖搞了几十年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他的阳谋到底是什么?
权力棋局:嘉靖的帝王制衡术
朝廷像一个大棋盘,嘉靖就是那个下棋的人。
他几十年来,所行之术是制衡。
![]()
严党实为嘉靖的白手套:表面贪腐横行,实则是嘉靖为填补国库亏空默许的敛财工具。
严嵩非常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他那句“大明朝只有皇上能呼风唤雨”道破本质,严党实为嘉靖豢养的敛财工具。
浙江大案的起因,是改稻为桑的国策。
表面看似地方官员贪腐,实则是嘉靖默许的“经济改革”。
严党为了补亏空,不择手段,一方面是私心要捞钱,其实也是被嘉靖所逼,要钱。
![]()
严党直接搞了毁堤淹田,这一招其实对嘉靖更加有利,通过制造灾难倒逼政策落地,如同现代金融市场的做空操作,既收割百姓又收割官僚集团。
嘉靖立的清流,在背后暗戳戳严党,想要通过浙江案,将他们拉下马。
徐阶、高拱等人表面忠正,实则与司礼监吕芳暗通款曲。
三方纠缠在一起,嘉靖居中,位置最稳定。
阳谋密码:海瑞这把“明刀”的深层价值
![]()
浙江大案,清流的赵贞吉、谭纶、海瑞、王用汲去审理,各自的心思是不同的。
赵贞吉对皇帝心思还不清楚,因此放任手下去做,自己要看看皇帝的态度,再做打算。
海瑞是一心要为百姓,为天下大义做事。
嘉靖从浙江大案开始,就知道海瑞这个人,之后海瑞六必居题词,让嘉靖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
海瑞对嘉靖的认识,却是一层层拨开迷雾。
![]()
直到他抬棺上书,直接给了嘉靖当头一棒。
此时,浙江大案已经了结,海瑞查办郑泌昌、何茂才,表面肃贪实则为抄家充库。浙江贪腐案抄没的八百万两白银,成为填补嘉靖修宫观亏空的救命钱。
海瑞为嘉靖的财政困局的解了套。
严嵩倒台时,嘉靖只是杀了严世蕃,留下了严嵩的命,用“倒严党不倒严”的方式维持权力平衡。
海瑞的“莽撞”恰恰成为打破僵局的破局之刃。
![]()
海瑞“抬棺上疏”看似忠烈,实则是嘉靖需要的“清流代言人”。
正如嘉靖所说“朕用你就是要用你的直”,实则是将其作为清洗旧利益集团的道德旗帜。
海瑞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符号,被嘉靖所利用。
历史镜象:顶级权谋的现代启示
嘉靖最善于找替罪羊,其实是一种矛盾转嫁机制。
![]()
通过制造“反贪墨”舆论焦点,转移王朝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正如现代政经博弈中常见的“替罪羊”策略。
浙江贪墨大案,清流闹得凶,通过严党贪墨,将严党拉下马,但仅仅在道德层面上,嘉靖知道真相,但最后只是轻轻放下。
将郑必昌、何茂才拿出来做了替罪羊,暂时平定了舆论,浙江的改稻为桑他并没有放弃。
清流、严党在浙江厮杀,嘉靖始终维持“超然仲裁者”身份,既享用严党输送的利益,又收割清流集团的政治红利,形成闭环的权力套利系统。
浙江的严党执行人郑必昌、何茂才被杀,将难题交给清流去解决。
![]()
这是嘉靖一贯权力套利模式,立于不败之地。
严党和清流一直对立,各种矛盾,嘉靖并不担心,比如御前财政会议上吵破头,他也不担心,因为最高明的统治不是消灭问题,而是制造可控的矛盾。
这就是正如剧中反复出现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嘉靖通过培育对立集团实现动态平衡,这是嘉靖阳谋的终极形态。
结语:
这场看似反腐风暴的权力游戏,实则是嘉靖精心设计的财政重组计划。
![]()
通过纵容严党二十年完成原始积累,再借海瑞之手收割成果,完美演绎了马基雅维利式统治艺术。
权力场上最锋利的刀,往往藏在最光明的道德旗帜之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