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张阿姨最近愁坏了——一个多年不联系的远房侄女结婚,随了2000块礼;老同事孙子满月,又随了1000块;不到一个月,退休金少了一大截,关键随完礼对方连句热乎话都没有,自己还落得心疼。六十岁后,咱们的钱都是养老钱,随礼可得拎清楚,这3种礼千万别跟风随,不然费钱又伤感情,聪明人早就躲得远远的!
第一种:超出能力的“面子礼”——打肿脸充胖子,自己遭罪
真实场景:李叔以前随礼总爱“比着来”,邻居随500,他就随800,说“不能让人看不起”。有次亲戚家孩子结婚,他咬咬牙随了5000块,结果接下来一个月,自己省吃俭用,连买药的钱都差点不够。后来跟老伙计吐槽,人家说“你随再多,人家也未必记你的好,自己日子过舒坦才重要”~
为啥别随:六十岁后,退休金就那么多,要留着养老、看病。为了“面子”随超出能力的礼,只会让自己手头紧张,甚至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真正的亲戚朋友,不会因为你随礼少就看不起你,反而会心疼你“别太破费”。
![]()
躲礼技巧:随礼前先想“这个钱会不会影响我这个月生活?” 影响就果断少随或不随;别人问起就说“我退休金不多,意思意思,别嫌弃”;别跟人攀比,按自己的能力来,面子没日子舒坦重要~
第二种:人情淡薄的“凑数礼”——多年不联系,随了也白随
真实场景:王阿姨收拾旧照片时翻出一个老同学的联系方式,刚加上微信没两天,对方就发消息“我儿子下周六结婚,你来热闹热闹”。王阿姨纠结半天,随了800块礼,结果婚礼没去成,之后对方还是不怎么联系,朋友圈也不互动。王阿姨说“这礼随得真冤枉,就像扔水里了”~
为啥别随:有些亲戚朋友多年不联系,突然找你随礼,不是真把你当回事,是“凑人数、多收礼”。这种人情本就淡薄,你随了钱也换不来真心交往,反而成了“冤大头”,白花钱还落不着好。
躲礼技巧:多年不联系的人通知随礼,就说“最近身体不好,出门不方便,祝你家孩子新婚快乐”,别提随礼的事;要是对方直接要礼钱,就委婉说“我最近手头紧,实在不好意思”—— 这种淡薄的人情,没必要硬维系~
第三种:功利性的“讨好礼”——想求人造办事,礼钱打水漂
真实场景:赵叔为了让儿子在单位能升职,听说领导家孙子过百天,特意买了个2000块的金锁送过去,还随了1000块礼。结果升职的事没办成,领导后来见了他也客客气气的,那3000块钱就像打了水漂。赵叔后悔说“早知道不费这劲了,讨好别人不如靠儿子自己努力”~
为啥别随:六十岁后,别再想着靠“随礼讨好”办事了。一来功利性的随礼容易让人反感,觉得你“有目的”;二来很多事不是靠送礼就能成的,最后礼钱花了,事没办成,还可能落个“巴结人”的名声,伤了自己的体面。
![]()
躲礼技巧:遇到需要“讨好”的随礼,就说“我这人不爱搞这些虚的,有事咱们明说”;要是子女的事,就劝他们“靠自己本事最靠谱,别让爸妈瞎操心”;把钱留着自己花,比讨好别人实在多了~
张阿姨后来想通了:“六十岁后随礼,图的是‘真心往来’,不是‘面子’‘凑数’‘讨好’。” 随礼本是人情往来的心意,要是变成了“负担”“冤枉钱”,就失去了意义。聪明的老人都知道,把养老钱花在自己身上、花在真心对自己的人身上,才是最值得的~ 叔叔阿姨们,你们有没有随礼“后悔”的经历?评论区聊聊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