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有个牙科老板,开着玛莎拉蒂去看守所自首了。
不是因为医疗事故,是因为赚太多了。
他的诊所光种植牙一项,一年流水破亿,净利润7000多万——这还是疫情那三年。等到监管部门查账时发现,一颗出厂价300块的种植体,到患者嘴里已经变成了28000元。
![]()
这中间92倍的利润空间,就是过去十年牙科行业的真实写照。
而现在,这个躺着赚钱的好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一、暴利到底有多夸张?先看看成本拆解
“种一口牙等于买辆宝马”,这话在牙科圈流传很多年,大家都以为是段子。
直到去年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出来,所有人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段子,是纪实报道。
一颗韩国产的种植体,出厂价280-350元之间。运到中国加上清关费用,到代理商手里也就500块。但等它装进患者嘴里时,收费普遍在8000-30000元不等。
这还没完。
种植牙真正的成本大头,其实根本不在材料上:
- 种植体:300-500元
- 基台:200-400元
- 牙冠:800-2000元(烤瓷的,全瓷贵点)
因此,耗材总成本平均价格大概在2500元左右。
![]()
那剩下的两万多块去哪了?
诊所给你列的明细很漂亮:术前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消毒费、复诊费……拆成十几项收。但说白了就四个字——层层加价。
上海某口腔连锁的内部培训资料显示,他们给员工定的KPI是:单颗种植牙毛利率不低于75%。翻译一下就是,3000块成本的东西,至少卖12000起步。
这还算良心的。
二、资本疯了一样往里冲,牙科诊所像蘑菇一样冒出来
2015年到2020年这五年,是牙科行业的黄金时代。
你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商业街,每隔500米就能看见一家口腔诊所。装修一家比一家豪华,宣传一家比一家离谱——“德国技术”“瑞士品质”“终身质保”。
背后原因很简单:赚钱太容易了。
我认识个开诊所的老板,2017年在杭州西湖区盘了个200平的店面,前后投了300万装修。头一年收支平衡,第二年就开始爆赚。2019年光种植牙业务就做了4000多万营业额,净赚1500万。
他跟我说:“这生意就像开印钞机,来一个客户就是一台iPhone的利润起步。”
这种暴利自然吸引了资本的注意。
- 拜博口腔被联想控股收购
- 泰康人寿重金投资瑞尔齿科
- 美团、京东健康纷纷布局口腔板块
- 2020年口腔医疗领域融资事件超过50起,总金额破200亿
![]()
钱一进来,玩法就变了。
以前是医生自己开个小诊所,靠口碑慢慢积累客户。现在是连锁品牌疯狂开店,雇一堆销售型“咨询师”打电话拉客。什么“种牙限时5折”“进口材料特价”,套路跟卖保健品似的。
杭州有个连锁品牌,巅峰时期在浙江开了47家分店,平均每家店配6个“口腔咨询师”——说白了就是销售。
这些人底薪3000,全靠提成吃饭。一单种植牙业务成交,他们能拿8%-15%的提成。所以你去咨询时,他们比你还急着给你种牙。
能忽悠就忽悠,能多种就多种。
三、患者被坑到什么程度?真实案例扎心了
去年有个热搜话题:#种牙花了12万结果烂在嘴里#
当事人是个35岁的程序员,因为牙齿松动去某连锁口腔看病。医生给他拍了片子,说需要拔掉3颗牙,种6颗。
“为啥拔3颗要种6颗?”
“因为您这个位置受力不均,需要多种几颗分散压力。”
听着挺专业,患者也不懂,就信了。分期付款12万,前后折腾半年种完。结果不到一年,有两颗种植体开始松动,去复查时医生说:“您这是没保养好,需要再做修复治疗。”
又是一笔钱。
后来他实在受不了,换了家公立医院检查。人家医生直接说:“你这根本不需要种6颗,最多种2颗就够了。而且有几颗种的位置都不对,早晚得出问题。”
这种案例多了去了。
很多人以为牙科暴利主要靠材料加价,其实真正狠的是过度医疗。本来只需要做根管治疗的,非说得做烤瓷牙;能补的牙非说得拔;能种一颗的非说得种三颗。
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不是医疗服务了,这是在收智商税。
四、转折点来了:医保开始动真格
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
![]()
核心内容就三条:
- 种植体集采,大幅降低耗材价格
- 种植牙医疗服务费用实行政府指导价
- 严查过度医疗和违规收费行为
什么意思?翻译一下就是——
以前你们自己定价爱收多少收多少,现在不行了,得听我的。
2023年1月,第一批种植体集采结果公布:原本均价上万的进口种植体,中标价直接打到了900块左右。某韩国品牌种植体,从8000元降到了1500元。
“降幅超过80%,直接把牙科老板们干懵了。”
更狠的是医疗服务费限价。以前一颗种植牙,医院光手术费就能收你8000-15000。现在各地陆续出台指导价:
- 四川: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费用不超过4500元
- 河南:三级公立医院最高4400元
- 浙江: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最高4500元
算下来一颗种植牙全套费用,从之前的2-3万直接腰斩到6000-8000元。
这意味着那些靠暴利支撑的连锁诊所,日子要不好过了。
五、诊所开始疯狂甩卖套餐,行业洗牌提前到来
今年上半年,各大口腔连锁品牌纷纷推出“清仓活动”:什么“种植牙限时特惠5999元”,“进口种植体直降万元”,“充值会员享终身8折”。
看着像是在让利消费者,实际上是在趁政策全面落地前最后捞一波
因为他们很清楚,等到明年集采全面铺开、各地限价政策执行到位,这种暴利模式就彻底玩不转了。
![]()
已经有小诊所开始撑不住关门了。
杭州某口腔连锁品牌,去年底还在疯狂扩张开新店,今年年中就连续关了7家分店。老板在朋友圈感慨:“这行以后拼的是技术和服务,不是营销和套路了。”
这话说得没错。
当暴利空间被压缩后,那些靠忽悠、靠过度医疗赚钱的诊所,自然会被淘汰。留下来的,要么是真正有技术的医生团队,要么是能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的连锁品牌。
对消费者来说,这反而是好事。
六、未来会怎样?理性回归才是正道
说实话,牙科暴利这件事早该管了。
医疗本来就该是普惠性质的东西,结果被资本和部分从业者玩成了奢侈品生意。一颗种植牙动辄两三万,让多少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牙疼不是病”这句话害了多少人。很多人就是因为看不起牙医,小毛病拖成大问题,最后花的钱更多。
现在政策介入,虽然会让一批人的利益受损,但从长远看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医疗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会有阵痛期。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医生流失、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但熬过这段时间后,整个行业会进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而且这次改革还有个意外收获:逼着国产种植体品牌加速崛起。
以前大家都迷信进口货,觉得韩国的、欧洲的就是好。但这次集采后你会发现,其实国产种植体质量一点不差,价格还便宜一半。
等到国产品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咱们在这个领域也就不用再被卡脖子了。
![]()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牙科暴利时代的终结,不是坏事。
那些真正有医德、有技术的牙医,不会因为价格下降就饿死。反而会因为患者增多、口碑传播获得更好的发展。
而那些只想着割韭菜的投机者,早晚得凉凉。
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