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两年的冲突让加沙地带沦为一片疮痍,这片位于中东地区、人口约230万的狭长区域,正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重建难题。
据权威估算,加沙全面重建需耗时数十年,总耗资高达700亿美元,按2025年汇率换算约合5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规模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考验。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前美国巴勒斯坦事务代表哈迪・阿姆鲁用“史无前例”形容加沙的破坏程度。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根据联合国卫星中心2025年9月23日发布的监测数据,加沙城83%的建筑物已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中40%被彻底摧毁。
“想象一下,你的家园、街区乃至日常活动的80%至90%区域都化为废墟,这就是加沙民众的现实。”阿姆鲁的描述揭示了冲突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重建工作的首要障碍来自废墟清理与安全隐患排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雅科・西利尔斯在2025年10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仅完成8.1万吨废墟的清理工作,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该机构作为联合国负责国际发展的核心机构,在1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扶贫减贫、韧性建设等工作,但面对加沙的状况也面临巨大挑战。
![]()
更严峻的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东项目主任莫娜・雅各比恩指出,加沙多地仍散落着大量未爆炸弹药,且许多遇难者遗体可能被埋在废墟之下,“必须先完成全面挖掘与排爆,确保区域安全后,重建才能提上日程”。
哈迪・阿姆鲁进一步补充,仅武器与残骸清理就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民生保障的紧迫性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加沙民众面临清洁水、电力、医疗等基本服务全面中断的困境,约230万居民的生存需求亟待满足。
娜・雅各比恩强调,国际社会需大幅增加救生援助,为民众提供食物、临时住所、医疗物资等紧急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加沙停火协议已为人道主义援助打开通道,根据白宫公布的协议文件,援助内容涵盖修复水电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医院及面包店,同时提供废墟清理设备与道路铺设工具。
联合国方面已任命西格里德・卡格担任加沙地带高级人道主义和重建协调员,统筹推进援助与重建工作。
尽管援助框架已初步建立,但资金落实、长期安全保障等问题仍待解决。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加沙重建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考验全球协作的人道使命。
唯有秉持多边主义,凝聚国际共识,才能为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复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