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我和爱人、孩子在公园散步,孩子谈起她在中学读到鸦片战争的章节时无法抑制的愤怒。这个性情温和、乐天的女孩,一直对历史充满好奇,这还是她第一次对历史事件的情感表露。
我长期观察孩子,这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她对中国文明代际磨难所洋溢的青春血性。
“在强调平等的当今世界,落后、处于弱势并不是罪过,反而能得到更多关心、帮助。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也是这样。”
在宽阔的湖面上,水鸭、白鹅、黑天鹅安静地游来游去,留下彼此相交的水痕,随波荡漾开去。
“就是,反正我们班同学并没有因为分数高低而受到老师不同的待遇。”孩子这个类比让我觉得有更大的交流空间。
“发展有快慢,原本无可厚非,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遵循的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强者生存。你们课本上可能提到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其实就是技术创新、财富积累引发的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掠夺,以及中国在这个十字路口的艰难抉择。”
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严肃地说,“那时我们也确实很落后,只能被欺负。”
“咱们看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虽然反映的是民国政府时期遭遇的殖民侵略,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延续。”
孩子看过我写的反思文章《野蛮的文明:1937年的南京留给我们什么》,我进一步提到自己体验的历史。
“今天是10月18日,你们历史课本上提到过这个日子吗?”
“好像没有。是什么日子?”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日子。”
“天呐,你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也是刚想起来。我在2010年参加过‘纪念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征文比赛’。虽然我的文章《圆明寄怀》只得了纪念奖,但能独立思考,完成历史反思,我还是很欣慰。”
我望着秋潭中的残荷,感慨地继续说,“整整一百六十五年了!外部世界和内部制度之间的相互砥砺、博弈仍没有停止。”
我欲言又止,很多问题我还没想清楚,就不再毁人不倦了。
从外部看,美国“白左”的“平权”从性别到种族,都已经走向极端化和无序化,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派”势力开始“拨乱反正”,似乎在制造另一种形式的混乱,这就是西方世界的“撕裂”。民主制度是否进入了死胡同?
从内部看,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西学东渐的文明升级与民族主义的独立自主之间徘徊、迟疑。在文明参照物的衰落、危机四伏中,我们在自信与他信的漩涡中循环往复,仍不确信。
野蛮工业文明在圆明园燃起的那把火,烧了三天三夜,引爆了一个崩溃边缘的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专制开始最后五十年的倒计时。
升级的工业文明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的新文明如何演进?无论如何,用脚投票的民生指向会确定这个世界的终极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