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去北京游玩的朋友,大概率都被酒店价格刺到过,热门景区周边的酒店,平日标价1600多,到了假期直接翻倍,一晚3200多成了常态。
不少人默认酒店这波肯定赚翻了,但2024年上半年,北京1600多家酒店加起来的总利润,才只有5980万,同比去年暴跌了92.9%。
![]()
折算到每家酒店,每个月平均只能赚6179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够覆盖1名员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下限(2024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6326元)。
一边是消费者吐槽价格离谱,一边是酒店行业喊利润微薄,更奇怪的是,即便赚钱这么难,新酒店还在不停开,2023到2024两年间,全国新增了近7万家酒店。
![]()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逻辑,为何酒店不赚钱却还要内卷扩张,这场看似热闹的行业游戏里,到底谁在真正赚钱,谁又在默默承担风险?
要理解酒店行业的现状,得先看清价格与利润之间的巨大反差,国庆期间北京酒店价格翻倍,并非个例,而是节假日旅游旺季的普遍现象。
![]()
但这种价格狂欢,并没有转化为酒店的利润狂欢,2024年上半年北京1600多家酒店的总利润5980万,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可分摊到每家酒店,每月利润只有6179元。
要知道,现在北京招聘1名基础的酒店前台,月薪基本都在4000到6000元之间,再加上社保、公积金等成本,1家酒店每月赚的钱,连养活1名员工都费劲。
![]()
更让人费解的是,在利润如此微薄的情况下,酒店行业的扩张脚步却丝毫没有放缓,2023年旅游市场回暖后,行业信心大增,不仅连锁酒店集团加快了拓店速度,连疫情期间退出的个体经营者,也纷纷重新入局。
短短2年时间,全国新增近7万家酒店,客房供给量大幅激增,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循环:新酒店越多,竞争越激烈,各家只能通过降价吸引客源,进一步压低利润。
![]()
可即便利润下滑,还是有新玩家不断涌入,仿佛大家都在参与一场明知不赚钱,却还要继续的游戏,其实,这种反差困境并非北京独有,而是全国酒店行业的缩影。
比如在上海、广州等热门旅游城市,节假日酒店价格同样会大幅上涨,但不少酒店经营者都坦言赚的钱还不够支付租金和人工成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答案藏在酒店行业的利益链条里,不同角色在这场游戏中,有着完全不同的盈利逻辑和风险承担方式,酒店行业的利益链条里,主要有3个核心角色:OTA平台(如携程、美团)、酒店集团(如华柱、锦江)和加盟商。
这三者看似是合作关系,实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盈利模式,而风险最终几乎都压在了加盟商身上,先看OTA平台,它们是这场游戏里稳赚不赔的一方。
![]()
携程、美团等平台手握流量入口,消费者订酒店基本都要通过这些平台,入驻的酒店越多,平台的广告收入和佣金收入就越高。
1位酒店集团的加盟经理透露,根据酒店挂牌等级不同,OTA平台会收取10%到20%的佣金,也就是说,1间200元的房费,平台要拿走20到40元。
![]()
这个抽成比例看似不高,但积少成多后相当可观,2024年二季度,携程的净利润就达到了48亿元,这个数字远超北京1600多家酒店半年的总利润总和。
对平台来说,酒店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酒店为了获取更多曝光,就越愿意在平台上投放广告、参与促销活动,平台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
再看酒店集团,它们赚的是模式钱,几乎不承担经营风险,酒店集团的核心业务是加盟,先设计好酒店的品牌定位和装修标准,再把加盟权卖给加盟商,同时提供后续的管理服务,从中收取2笔费用:一次性的加盟费和每月固定的管理费。
以华柱旗下的经济型酒店为例,根据五矿证券的年报数据,1家拥有100间客房的加盟商,在签约时要一次性支付59万元的加盟费。
![]()
后续运营中,每月还要向集团缴纳9.1万元的管理费,如果是中高端酒店品牌,成本会更高,比如北京3.5环1家拥有181间客房的中高端酒店,仅加盟费(每间房5000元)和流动图书馆筹建费等杂项,就要一次性给集团110.5万元。
之后还要按照集团的标准重新装修,单房造价在14到15万元,包括分摊后的公共区域装修、开业前采购的3倍布草(床单、被罩等),以及前3个月的易耗品(牙刷、洗发水等),这部分投入就需要2624.5万元。
也就是说,这家酒店光是开起来,前期投入就达到了2739万元,这还没算水电改造、消防工程改造的费用。
对酒店集团来说,只要有加盟商愿意加盟,就能稳定获取收入,所以规模扩张成了集团的核心目标,2023年后,各大酒店集团都在加速拓店,甚至主动吸引疫情期间退出的个体户重新加盟。
![]()
最后看加盟商,他们是这场游戏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加盟商手握几百上千万的资金入局,却要面对高投入、慢回本、强竞争的三重压力。
还是以北京3.5环那家181间客房的酒店为例,2024年全年的出租率是86.4%,平均房价610元,算下来1天的收入约9.5万元。
![]()
但这笔收入里,要刨去3.2万元的运营成本(人工、水电、易耗品等)和4万元的租金,1天实际能拿到手的净利润只有2.2万元。
按照这个利润水平,这家酒店要回本,差不多需要3年零5个月,而这个回本周期,已经算是行业里的优等生水平了。
![]()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加盟商们不得不陷入服务内卷,不仅要拼价格,还要拼服务,现在600多元价位的酒店,健身房已经逐渐成为标配,即便没有传统高端酒店的专业器材,也会配备几台网红单车、跑步机,吸引年轻消费者。
以前只有五星级酒店才提供的付费送洗服务,现在亚朵、全季等中高端酒店,都推出了免费的自助洗衣房,甚至连入店奉茶,离店送暖心水这种细节服务,也成了不少酒店的标配。
![]()
这些服务最初是亚朵酒店的特色,2022年亚朵CEO王海军在公开演讲中,还专门用PPT强调过这些服务对消费者体验的重要性,如今已经被行业广泛效仿。
但这些增值服务,最终都转化成了加盟商的成本负担,因为服务所需的物资(如健身器材、洗衣设备、茶叶、瓶装水等),大多需要在酒店集团的指定平台上统一采购,价格比市场上的普通产品要高不少。
![]()
对酒店集团来说,这些标准化的服务是品牌竞争力,可对加盟商来说,却是降不下去的运营成本,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消费能力范围内,获得超值的服务,这就倒逼整个行业陷入更激烈的分层内卷:星级酒店开始向下延伸,推出中端价位的子品牌,抢占中端市场。
![]()
中高端酒店则要和五星级酒店拼服务细节,吸引追求品质的消费者,而经济型酒店只能拼价格,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在这场内卷中,酒店集团和OTA平台依然能稳定赚钱,只有加盟商在成本降不下去、利润提不上来的夹缝中挣扎。
![]()
说到底,国庆酒店价格翻倍的热闹,只是行业的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加盟商们在高投入、慢回本、强内卷中的挣扎,以及行业利益链条里风险与收益的严重失衡。
当我们下次吐槽酒店价格贵时,或许可以多想一想:我们付的房费里,有多少进了平台和集团的口袋,又有多少能真正帮加盟商覆盖成本、实现盈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