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晚上6点下班回家,直接把车停到小区对面的园区,步行5分钟就能到家,比在小区里找车位还方便。”家住共和新路街道新理想家园的居民曹先生,最近终于摆脱了困扰多年的停车难题。
作为中心城区静安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共和新路街道东邻虹口、西接普陀,辖区内老旧小区密集,常住人口达10万。“回家找不到车位、出门挪不出车”“道路狭窄加非机动车占位,车辆难进难出”等问题,成为不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心头病”。
为破解这一民生困局,共和新路街道将“停车联盟”列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创新提出“自管”“网管”“街管”三重治理体系,依托“清”“拓”“治”“联”“享”五字要诀,从空间利用、资源联动、智慧治理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形成停车联盟“一套模式”、车位管理资源“一张图”、实时车位数据“一张网”,逐步缓解辖区停车供需矛盾。
“自管”为先:激活小区内部空间
“停车难的解决,首先要从小区内部挖潜力。我们通过清障碍、拓空间、优治理,让有限的小区空间发挥最大的停车效益。”共和新路街道管理办主任王寅介绍。
“清障碍”主要针对小区内私占车位问题。街道以“周四行动日”为契机,联合居委会、物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联合整治,重点清除私装的车位地锁、长期侵占车位的“僵尸”非机动车,并将清理出的非机动车统一归拢至指定停放区域。年内,街道多个私占车位严重的小区累计清理私装地锁200余把、“僵尸”非机动车300余辆,成功释放被占用车位150余个。
在清障的基础上,街道进一步推动“拓空间”,即挖掘小区边角空间新增车位。洛川中路1100弄是辖区内人口数最大的小区,共有119栋楼、2710户、7300余名居民,随着私家车增多和22台加装电梯的投入使用,车位越来越紧张。
今年,街道联合小区“三驾马车”多次实地踏勘,最终确定了拓容方案:对部分靠近河道的废弃绿化区域进行改造;选用透水性草坪砖,在小区两处开阔草坪区域打造生态停车位;利用树间距较宽的区域,调整绿化布局后设计侧方停车位。
“经过改造,小区可以新增10余个车位,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对我们这样的老小区来说,每一个车位都能解决一户居民的难题。”洛川中路110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士玮说。
而“优治理”,则带来了停车管理的创新。“以前小区里停车全靠‘抢’,晚回来几分钟就没位置;现在有了‘泊车管家’,不管多晚回来,保安都能帮着找到地方停。”金纺小区居民的这句话道出了“优治理”带来的变化。针对小区142个车位需容纳270余辆私家车的现状,沪北居民区党总支联合物业,由驾驶经验丰富的保安担任“泊车管家”,居民自愿将备用车钥匙交由物业保管。每晚5点后,保安根据车辆出行规律,通过“华容道”式挪车,基本能满足本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网管”促“联”:网格联动错峰,盘活周边存量资源
“当小区内部空间挖潜到极限后,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园区、楼宇、商圈,通过网格联动,让‘时间差’变成‘资源差’。”共和新路街道善学街区党支部书记强碧薇说,街道将辖区划分为4个综合网格,以党建为纽带,推动网格内居民区与周边园区、楼宇建立“停车联盟”,通过潮汐停车实现资源共享。
事实上,潮汐停车合作初期面临不少阻力,例如部分园区停车业务外包,包月费用居民觉得贵;部分商务楼宇晚上没管理人员,机械车库无人操作,开放夜间车位会增加管理成本;还有楼宇要求晚上10点后才开放车位,与居民晚上7-8点归家高峰不匹配,且楼宇担心车主不按规定时间进出引发矛盾。
针对“费用高、成本增、时间错、矛盾多”四大难题,街道管理办联合4个网格深入研究解决方案:一方面拟定《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协议》,明确停车时段多为工作日18:30至次日7:30、周末及节假日全天,优惠停车包月费用低于市场价,同时划分权责并明确碰擦事故处置流程;另一方面由网格工作站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居民区、园区、物业三方座谈,用“三本账”打消顾虑——给园区算“资源利用账”,说明夜间开放车位能增加额外收入;给居民算“方便安全账”,对比乱停车的隐患和规范停车的安心;给小区算“和谐账”,强调矛盾减少能提升社区凝聚力。
善学综合网格的“红墙创意园—新理想居民区”合作是“网管”模式的成功实践。新理想家园、洛川大楼、和安小区三个老小区车位缺口达200余个,而距离小区500米的红墙创意园,白天车位紧张,晚上6点后却有40个车位闲置。
“我们带着三个小区的停车需求数据和居民诉求,与红墙创意园开了3次座谈会。”强碧薇回忆,起初园区担心管理问题,网格便提出“双登记”方案:由小区物业摸排有需求的业主并出具介绍信,园区升级车牌识别系统,居民车辆刷牌即可进入,系统自动记录停放时间。最终双方达成合作,园区以400元/月的价格向居民开放40个夜间车位,周末及节假日全天开放。
截至目前,街道4个综合网格已累计链接32处商圈、园区、楼宇及道路、高架下匝道停车场,总车位数2766个,其中632个可提供夜间潮汐车位,占总车位数的19.1%。长途汽车站、国媒中心、盛源生活广场等10余个园区、楼宇均加入“停车联盟”,嘉利明珠城小区更是通过跨区域联动,与虹口区锦丰坊达成合作,获得112个“潮汐车位”,解决了小区车位31%的缺口数。
街道将持续联动四个网格,组织经验丰富的网格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同时挖掘更多像红墙创意园这样有闲置资源的园区,争取让每个网格的潮汐车位供给都能再提升一定比例。
“街管”赋能:智慧平台支撑,实现动态共享
无论是‘自管’还是‘网管’,最终都需要一套智慧系统来支撑,让停车资源从‘静态管控’转向‘动态共享’。街道通过绘制“一张图”、搭建“一张网”,推动停车治理从“人工协调”向“数智赋能”升级。
“一张图”,即共和新路街道停车联盟地图。街道组织4个网格开展“地毯式”摸排,不仅覆盖辖区内的居住区、园区、楼宇,还将高架下匝道、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纳入统计。地图上红色标记是居民区,蓝色标记是园区、楼宇,黄色连线是已经达成合作的“停车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地图上还标注了邻近的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大宁路街道、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3处跨区域停车场,资源实现‘一盘棋’调动。目前,地图已收录32处停车资源,未来将随“停车联盟”的壮大持续更新,为后续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共和新路街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