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那会儿,景帝吓得手抖,晁错脑袋已经悬在菜市口,周亚夫却关起营门打瞌睡。
![]()
”——就这一句,刷到的人多半会停下来:换你上战场,是先砍自己人还是先稳住阵脚?
![]()
周亚夫给出的答案是:把粮仓往后挪三十里,让叛军先饿。
粮道一断,叛军士气像漏气的皮球,三个月就瘪了。
这招在兵法里叫“以逸待劳”,用现代话说,是把对手拖进“拖延症”里——你越急,他越稳。
今天做项目、带团队,也一样:老板拍桌子要立刻见效,真高手反而先关电脑,把需求、资源、风险写成三张A4纸,第二天再开会,节奏就回来了。
晁错输在哪儿?
他看见藩王做大,立刻嚷嚷削藩,等于把“我要动你蛋糕”写在脸上。
结果蛋糕没动成,自己先被当蛋糕分了。
职场里同理,一上来就掀桌子,没人听你讲道理;先递数据、再谈方案,阻力小一半。
心定不是佛系,而是把情绪调成静音,留带宽给脑子运转。
再看北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那天,鲜卑老臣在城外哭成一片:祖宗的帐篷怎么办?
孝文帝只回一句:“想回草原的,现在就可以走,想留中原的,跟我进城。
”一句话把私情和公事切开。
后来洛阳的胡饼摊挨着汉人茶馆,谁也不觉得别扭,民族融合就这么成了。
放到今天,公司合并、部门重组,最怕的就是“老臣心态”——过去怎么怎么。
真想推进,就得像孝文帝:给选择,不给留恋,把“舍不得”变成“向前看”。
有人觉得孝文帝太狠,可南朝刘宋那帮皇帝更离谱:叔侄抢龙椅,连国库银子都拿来打赏自己人,最后国家被“团购”卖掉。
私欲一旦上头,公家就成了提款机。
现在某些老板把公司当钱包,项目款先拿去换豪车,结局不用等史书写,财报自己就会爆炸。
唐宪宗打淮西那会儿,朝堂八成声音是“算了算了,赦免吧”。
裴度站出来一句:“赦一次,藩镇就敢再反十次。
”宪宗拍板:打。
李愬雪夜奇袭,直接端了吴元济的老窝。
后世总结叫“执行力”,其实底层是“不纠结”——怕得罪人、怕背锅,永远等不到天亮。
现在做决策也一样,数据齐了就动手,拖到下一季度,对手已经把市场啃光了。
五代后唐庄宗反着来。
早年打仗像开挂,后来宠信戏子、赏罚看心情,部下干脆躺平。
庄宗临死前问身边人:“我哪儿错了?
”没人敢答。
其实答案史书里写得明白:犹豫比错误更致命。
今天开会定个KPI,改来改去改到年底,团队早散了。
《资治通鉴》被当成历史书,其实像一本“人心使用说明书”。
周亚夫教你把焦虑关进笼子,孝文帝示范怎么切断私情,唐宪宗演示什么叫“一锤定音”。
现代心理学补了一刀:领导者的情绪稳定度,直接决定团队心率。
心跳齐,事就能成;心跳乱,再完美的方案也白搭。
所以,下次遇到项目黄了、团队吵翻天、老板拍桌子,别急着解释。
先学周亚夫,把情绪静音;再学孝文帝,把私情打包;最后学唐宪宗,一巴掌拍在桌上:“就这么干。
”——历史不会重复,但人心永远相似。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