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金秋十月,2025沈阳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种博会)地展区(位于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区)热度不减。虽然大田地展已告一段落,但冷棚与联栋温室区域正以其“精”品荟萃的优新品种与“新”技闪耀的智慧农业,吸引着一批批专业观众和市民前来“打卡”,展现出沈阳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精”挑细选 品种更优更对路
“这个西红柿皮厚、耐运输、口感还好,正是市场需要的!”在地展区的番茄棚内,一位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农户端详着果实,与同伴交流。记者发现,像他这样带着专业眼光前来“挑刺”“选宝”的观众不在少数。
“今年的参观者明显更专业了,有深谙市场的经销商,有专注研发的育种人,还有许多想自己种点放心菜的市民。”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部部长陈新华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为了匹配这种日益提升的专业需求,本届种博会的地展内容也做了精品化升级。
据悉,今年冷棚蔬菜区的参展品种数量虽比去年有所精简,但个个都是“优等生”,均是各个参展企业筛选出的精品,且特别适合东北地区种植。以辣椒为例,市场上更受欢迎的螺丝椒比例显著增加,品种和质量双双提升。而在最受欢迎的“番茄王国”,在展出的200多个品种中,樱桃番茄的数量明显增多,其出色的口感和商品性赢得了广泛好评。
“新”技赋能 智慧农业引瞩目
如果说精品品种是种博会的“硬核”基础,那么联栋温室里展示的智慧农业成果,则指向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这套系统,提倡的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在鱼菜共生系统展示区,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所长马东梅向围观游客介绍。这套系统构建了一个奇妙的生态循环:鱼池中的水带着鱼粪等营养物质,利用高低位差自然流入菜池,蔬菜根系吸收养分、净化水质,经过紫外线杀菌后的清水再次回流鱼池,形成一个零污染、零排放的闭环。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蔬菜并非长在土里,而是扎根于鹅卵石中。“鹅卵石没有营养,只起固定根系和辅助过滤的作用。蔬菜‘吃’的完全是鱼池提供的‘营养水’。”马东梅解释。这套能联网、有传感器、可实时监控的系统,让现场的专业农户们看到了提高收益与生态环保结合的新路径,纷纷感叹:“这是一个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好项目,而且生态环保!”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专家挑“尖” 良种下乡助增收
种博会的精彩,不仅在于现场的展示,更在于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在展会正式开幕前,一场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农业科学院10位专家组成的“选种天团”已深入田间,展开了一场“田间选种大赛”。
专家们分为蔬菜和玉米两组,在一千余个参展品种里优中选优。蔬菜组对番茄、辣椒、茄子等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等逐一评判;玉米组则反复比对株高、穗位、米质、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经过一整天的严谨筛选,最终评选出玉米和蔬菜的“优秀品种”与“潜力品种”各一批,并在种博会开幕式上为获奖企业颁奖。这些经过千挑万选的“尖子生”,将很快从试验田走向广大农户的田间地头,为农民的丰收致富保驾护航。
本届种博会地展将持续至10月20日。无论是想寻觅良种的种植户,还是对智慧农业充满好奇的市民,都不妨前往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区,亲身感受这场属于沈阳的农业科技盛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