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的早期文献及官方史书记载如下(依据历代权威文献):一、战国至汉晋文献
1.《竹书纪年》(战国)
· 明确记载:“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资料[3][6])
· “有熊”即今河南新郑,为黄帝建都之地。
2.《史记·五帝本纪》(西汉·司马迁)
· 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谯周注:“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注:“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资料[5][6])
3.《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
· 明确:“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资料[3][5][6])
· 首次将轩辕丘定位至新郑。
4.《续汉书·郡国志》(西晋·司马彪)
· 载:“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资料[3][5][6])
二、南北朝至唐代官方地理志
1.《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 引皇甫谧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资料[3][5][6])
2.《元和郡县志》(唐·李吉甫)
· 载:“新郑县本有熊之墟,又为祝融之墟。”(资料[5][6])
· 属唐代全国性地理总志,具官方权威性。
3.《括地志》(唐·李泰)
· 记:“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资料[5][6])
三、宋元明清史志
1.《路史·国名记》(南宋·罗泌)
· 载:“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资料[3][5][6])
2.《大明一统志》(明·李贤)
· 官方总志明确:“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于此。”(资料[3][5][6])
3.《大清一统志》(清乾隆)
· 引《后汉书·郡国志》:“新郑,黄帝之所都。”(资料[5][6])
· 并载:“轩辕丘在新郑县西北故城。”(资料[6])
4.《古今图书集成》(清·蒋廷锡)
· 钦定类书载:“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于此。”(资料[5][6])
四、清代碑刻与方志实证
1.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轩辕故里碑》
· 新郑县令许朝柱立碑于北门外,为现存最早官方物证(资料[5])。
2.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
· 载:“古有熊氏之墟……黄帝轩辕氏居有熊。”(资料[5][6])
· 并引《名胜志》:“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
3.道光二年《重修新郑县文庙碑记》
· 载:“新郑轩辕黄帝故都,文明肇启有自来矣。”(资料[5])
结论自战国《竹书纪年》首载黄帝“居有熊”,至晋代皇甫谧定位新郑,再经唐代《元和郡县志》等官修地理志确认,及明清一统志、方志、碑刻的延续记载,河南新郑作为黄帝故里故都的文献证据跨越2000余年,历代官方史书与地理志体系一致,无争议。
@凌风起@匹诺曹的锦瑟@股市断刀客@汉唐雄风@三线城市小笨哥@头条“慢牛哥老焦”@至乐无如读书@WherecomeWind@天平pzq@华夏华夏民族华夏文明@何延根@兰州陈全功@知行
#衣冠冢#
#传说内蒙古是王昭君的衣冠冢,那真正的昭君墓在哪里?#
![]()
@历史的河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