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又伏在Net上了。
今天,103岁的杨振宁驾鹤西行,世界各地都在哀悼,我也祝杨老一路走好。杨老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家国情怀,而两者又是如何可以无缝地连接在一起的。
记得2018年杨老先生接受上海文汇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的一段话:近年来,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而这种声音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社会不了解中国长期秉持的“德”与“和谐”的文化传统。“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人始终信奉的政治哲学,而西方只有立功、立言,没有立德之说。
![]()
他同时指出,“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问题,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对此,杨振宁认为,中国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向西方社会诠释中国,纠正这一错误观点。
说得太好了,这不就是荷兰一网目前要努力去试验去实践的吗?过去,我们一直以中文为媒介在华文的圈子里活跃,也曾想过办荷语的网站,并且联系了一些荷兰朋友,组成班子,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坚持下来,也就把这一项试验放下了。但是,五年前正值疫情,于是试验经营YouTube频道,语言和文字用的是中文,也取得了一些心得和经验教训。现在,这个频道已经有一千多忠实粉丝。但是,也停了一年多。
今年,我到昆明参加第十二届全球华文媒体论坛,其中一场媒体大咖们关于“AI智媒时代华媒的发展路径”对话会,如醍醐灌顶,让我脑洞大开。回荷兰后,马上和同伴商议,我们是否大干一场?
于是我们很快重新恢复了这个频道,正式以荷兰一网名义开设,利用AI技术用荷语讲述荷兰人不知道或者不会及时知道的事情,立竿见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这一举动,也得到荷兰华人的喝彩,对,不能让荷兰媒体说了算,也应该让荷兰人听听另外一种声音,关注世界的多色彩。
应该承认,一些荷兰严肃媒体也遵循这一媒体的原则,但是也有他们的侧重点,而我们就是补充他们的不足,或者说,以事实为依据厘清一些观点,好的说好,坏的说坏。比如说在安世半导体的问题上,一些荷媒只说荷兰经济部和法院怎么怎么处理,但是没有全面报道中国政府和公司的态度和做法,我们就只是补充一些确凿的资料而已。
我们相信,这条道路上可以走下去的。杨振宁早就指出,作为华人知识分子,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因此,作为华文媒体人,我们要学习杨振宁先生生命不息,绝不会停下思考、放下手中的笔(键盘)的精神,不停地码字。
海外社交媒体圈子,是个大酱缸,固然有严肃正直的声音,但是也同时有不少以造谣传谣为业的主,天天为了蹭流量而不惜厚颜无耻地表演着。杨振宁先生就曾经一直为这些造谣传谣者所中伤。不独是对杨先生,对中国很多事情也是一样。
杨老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很多老一辈的知识分子也如是,这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好处。因此,我这个老记也不会离开我的电脑,停止我的思维,生命不息,思考不止,折腾也不止,因此活得很充实,也很潇洒,因为天天都有可以忙的。
每年回广州,都发现有年龄和我相仿的当年的同学、朋友熟人先我一步走了,心中甚为悲戚。我愿意让大家都能健康地活着,偶然一聚,笑说当年的好事坏事和荒唐事,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活法。
这是我们老人活法,未必是年轻人的活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就像我的孩子也一样。但是,老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年轻人,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世面”。
不久前,有侨界的老姐姐告诉我,有一个好像不足三十岁的女人发帖子,大意是对她受到老人的一些批评愤愤不平,声称这些老人老了,没几天了,而自己还年轻,日子还长,将来就是她的什么什么的。尽管没有截屏,但我相信这个诚实的老姐姐说的,只是觉得这个年轻一点的女人脑子是否进水了,一团浆糊似的。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我们小时候就熟悉的毛主席语录。小时候学习过《改造我们的学习》,因为其中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让我印象很深,记忆犹新。还有《学习和时局》中有这么一段:“甚至年龄也可以成为骄傲的工具:青年人可以因为自己聪明能干而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又可以因为自己富有经验而看不起青年人”。在谈及青年人时候,毛泽东固然讲过“世界是你们的”,而在实际中在《反对本本主义》讲到开调查会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我不知道老姐姐和这位年轻的女子发生了什么争执,但是广州人有句俗语:未到三十六,不要笑人手指曲,就是说自己都没有活到那个年纪,怎么知道未来呢?而且,汉语成语中还有”行尸走肉”这么一说,活着,活得更长一点又怎么样?
这个网络的世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留下痕迹,好自为之!
扯远了。10月17日我们到大使馆参加谈践大使的离任招待会,我们几位老人聚在一起,最大的81岁,最小的也已经70岁,我们说我们是荷兰侨界的老人了。年轻的大使馆秘书说,你们是侨界的财富。老姐姐们听见都十分高兴。一位比我年轻的老伙计,深情回忆他父亲的往事,说他父亲辞世已经多年,但是不久前在荷兰马城还有熟人回忆当年来荷得到他父亲的帮助,在荷兰生存下来但故事。他说,这就是最大的欣慰:几十年后,还有人记得起你。
回到本题。荷兰一网将遵循杨振宁老先生的教导,重视国际话语权的问题,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作为来自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向西方社会诠释中国”,办好我们的youtube荷语频道。
杨振宁先生虽已远行,他对科学的伟大贡献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杨振宁不朽。(黄锦鸿,写于2025年10月18日)
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荷兰
微信号 : hollandone
网站:www.hollandone.com
邮件:info@hollandone.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