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多所高校官网已变黑白,缅怀杨振宁

0
分享至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同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物理系等机构的官网已转为黑白。西湖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官网也已转为黑白。多个院校网站刊发悼念文章。


清华大学网站

清华大学的文章记叙了杨振宁与清华的渊源。杨振宁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7年起,杨振宁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回到清华之后,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湖大学的哀悼文章介绍,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董事会成立,杨振宁担任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同年10月20日,他专程赶赴杭州,参加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共同为新生的西湖大学揭牌。


西湖大学网站

今天(2025年10月18日)也是西湖大学天文系成立的日子。中午12:00,红绸滑落,揭幕仪式准时完成。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起身,打开手机,却惊悉杨振宁先生辞世的消息,全场静默。

10月18日下午,湖心讲堂《时空的史诗:从奇点到永恒》天文专场,临时追加悼念杨先生环节,全场肃立默哀。


10月18日下午,西湖大学湖心讲堂临时追加悼念杨先生环节,全场肃立默哀

杨振宁生前与广东高校交流密切,与东莞理工学院的情缘尤其深厚。杨振宁曾形容:“我和东莞理工学院的关系,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唯一的”。

1993年1月起,杨振宁一直担任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东莞理工学院网站

一直以来,他关注着莞工的发展进步——4次赠墨宝,勉励莞工人;6次莅校指导,与师生分享学习和科研的快乐;莞工校园里有他亲植的3株名木;先后设立杨奖(杨振宁奖学金)、杨楼(杨振宁教研楼)、杨班(杨振宁创新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也刊登了缅怀文章。文章写道,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8月10日,杨振宁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合肥,欣然访问中国科大。他一边参观中国科大的校园和实验室,一边针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远景规划向陪同的校领导、教授提出许多建设性见解。

当他听说合肥要建设中国第二个科学中心时非常高兴,表示自己会以此为契机,回去后在国外学者中多作宣传,请他们来中国科大访问和讲学。


中科大网站

同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外交部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聘请杨振宁为中国科大兼任研究教授(后称名誉教授),该报告于1979年1月15日获批。此后,他一有机会就回到合肥,对中国科大教学科研工作提出建议和学生互动交流,并努力筹集赴美讲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大教师赴美进修,为学生争取赴美留学机会。

1994年1月11日,中国科大理学院隆重成立,聘请杨振宁为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夫妇特意回国出席成立典礼。2023年7月,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杨振宁担任名誉主任。


香港中文大学网站

10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刊文敬悼杨振宁。

文章介绍,杨振宁与香港中文大学结缘于上世纪60年代,自1964年应邀为中大演讲后,经常到访中大并担任教研工作,历任荣誉教授、博文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对中大尤其是物理系之科研与教育发展,勋劳卓著。杨振宁于1997年获中大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观察者网 incentive-icons
观察者网
全球视野,中国关怀
127908文章数 18494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