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盆地以汾河为界线,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东部区域以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为主,为京昆(大运)通道,西部区域以清徐、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主,为青银通道。我先来看看从古至今,青银通道的太原到柳林军渡黄河口这条交通干道是如何形成和变迁?
先从区位和地理以及古人交通方式来分析:
假设你是一个古代商人,从太原到柳林军渡你会如何选择呢?
![]()
太原至柳林军渡路线选择示意图
你是从太原西行直接跋山涉水翻越吕梁山到军渡(路线③),还是在盆地边缘寻找最短路径,选择走行吕梁山区的最短路线?
![]()
走行吕梁山区最短路径示意图
在那个靠双腿走路,用腿投票的年代,答案必定是沿着太原盆地西南边缘的平川地带前行,再以最短和最节省体力的路线翻越吕梁山,也就是上图的路线①。
而路线②虽然路程最短,但翻越吕梁山路程近乎路线①的两倍,在那个纯靠体力步行或马力的年代,自然不会被大家选择。
最后便是途径孝义的路线④,不仅路程最长,翻越吕梁山也最长。
再叠加考虑政治因素,汾阳古代为汾州府驻地,古驿道等交通干道以连接州府为主,这也更好解释了路线①形成的原因。
![]()
汾州府周边古驿道地图
而孝义靠南偏离青银通道,且太原至吕梁路线本身已为V形。靠西偏离京昆通道,这也是进入近现代以来各种交通大通道从孝义东、北两侧略境而过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等级公路也基本沿着古驿道修筑而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道307的修建,以及2000年初青银高速的修建基本都是沿着原古驿道修建的,然而2000年以后随着物力财力和我国基建技术的大发展,隧道盾构技术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太中银铁路以更短路径到达吕梁,而祁离高速更是选择了路线②近乎水平直线抵达吕梁,没有再绕弯汾阳/孝义。从2011年太中银时代开始,这种汾州府时期形成的交通干道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
太原至吕梁交通廊道变迁示意图
联想开封和正定的落寞,开封由于铁路枢纽功能的转移被当时的县级郑州超越,正定府更是被旁边的小村庄石家庄超越。
目前的汾阳/孝义在2011年太中银铁路开通后,所面临的不正是被(铁路)交通边缘化的局面吗?来源:孝河儿女同胞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