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夜览·享读|徐汇这处红色旧址,藏着抗战时期的生存智慧

0
分享至



编者按: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徐汇区融媒体中心和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推出《梧桐树下的抗战记忆》专题,以文物建筑为时空坐标,追溯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展示徐汇红色文化底蕴。

四普文物点位

抗战时期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位于永嘉路291弄66号,建于1930年。该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局部四层,是石库门里弄慎成里中的一个典型住宅单元。石库门框上有券形饰,两侧饰竖向凹线条,方窗,红瓦四坡顶,南立面淡黄色抹灰,东西两立面为红砖清水外墙。1991年被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1939年4月至1942年11月,永嘉路291弄66号曾是中共江苏省委机关。中共江苏省委最早成立于1927年,此后曾多次遭国民党破坏。1937年中共中央派刘晓来上海恢复和重建地下党组织。“八•一三”事变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江苏省委,由刘晓任书记,王尧山任组织部部长,沙文汉任宣传部部长,刘长胜、张爱萍兼任工委和革委书记。省委机关几经搬迁,于1939年4月转迁到西爱咸斯路慎成里64号(今永嘉路291弄66号)。


抗战时期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位置图


当年的慎成里是法租界西爱咸斯路上最大的一条石库门里弄,这里进出方便,在永嘉路、襄阳南路、嘉善路都有出入口,一旦遇到险情,或者怀疑有特务跟踪,只要通过复杂的里弄混入外面热闹的马路,就可以相对安全。

江苏省委机关采取“机关社会化、合法化”方式,由王尧山、赵先夫妇出面花了12000元法币租借了这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进门是天井,再进内是客堂,省委会议就在楼下客堂举行。为了适应白色恐怖下秘密工作的特点,江苏省委坚持越公开越秘密的白区工作原则,要求每个党员都有公开合法的社会职业和身份,扎根在群众之中,便于隐蔽,长期埋伏。1940年,刘晓开了贸易行经营烧碱,王尧山在西爱咸斯路304号开了一家“仪记文具店”,刘长胜开了米店,以掩人耳目。


刘晓(1908—1988),原名刘运权,湖南辰溪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王尧山(1910—2005),原名宋书模,江苏溧阳人。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组织部长。


江苏省委机关迁到慎成里后,也曾发生过不安全的事件。例如在王尧山夫妇刚搬来不久,一天早晨,他们在熟睡中被敲门声惊醒,只见房间的气窗上有个碧眼黄发的外国人正在向室内窥视。打开门后,两名法国巡捕闯了进来,拉开床头的小柜看了看,又打开大柜、箱子翻了翻,接着又到二楼刘晓房间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才走。当天,为了安全起见,王尧山买来油漆,将气窗上的玻璃漆成和房间墙壁一样的颜色。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下,中共江苏省委机关的同志一面与敌人斡旋,一面有序开展工作。江苏省委重建后,恢复了上海地下党和党中央的联系,根据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实行党员社会化、生产化、群众化,深入群众,团结群众,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审慎发展党的力量。王尧山同志在《关于上海地下党重建的经过》一文中回忆:“考虑到上海地下党工作的需要,交给江苏省委的党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上可靠,二是在上海有隐藏条件。这一部分党员,都是经过刘晓、刘长胜和我一个一个审查了解,分批接上党的关系的。”1938年,全上海仅有党员数量100余人,仅一年多时间党员数量发展到1000多人。1939—1941年,江苏省委向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输送党员干部、积极分子达数千人。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被日军占领,上海秘密工作环境愈加恶化。次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江苏省委从慎成里64号分批撤离到根据地以保存力量。

文稿:徐汇文旅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关注徐汇,感知徐汇,徐汇因你而精彩。
48305文章数 129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