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常会部署绿色贸易有关举措有何深意?专家:谁定标准,谁定“绿色”

0
分享至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拓展绿色贸易的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发展绿色贸易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加强与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衔接协同,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绿色贸易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那么,如何认识绿色贸易?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绿色贸易绝非给产品贴个环保标签,而是把环境成本、资源效率、生命周期管理这些要素,深度嵌入贸易活动的全链条。从原材料开采到生产制造,从物流运输到消费使用,再到废弃回收,每个环节都要算清环境账。这种贸易模式要求企业必须用更清洁的技术、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更负责任的供应链管理,来替代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模式。

谈到绿色贸易对贸易升级的意义,朱克力表示,绿色贸易是倒逼机制也是创新引擎。传统贸易比的是价格和规模,绿色贸易比的是谁的技术更低碳、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更小。这迫使企业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减碳”,比如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循环材料替代一次性材料。这种转变不仅减少了污染排放,更推动了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的全面升级。像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这些绿色贸易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符合全球低碳趋势,才能快速占领国际市场,带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跃迁。


▲飞机上俯瞰宁夏的一处光伏基地 图据视觉中国

朱克力表示,从国际竞争看,绿色贸易正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率先制定绿色标准,设置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若不能跟上,就会被挡在高端市场之外。反之,谁能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服务上领先,谁就能掌握贸易主动权。比如中国的风电、光伏设备,因为性价比高、碳足迹低,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硬通货”。这种竞争优势,不是靠低价补贴,而是靠技术创新和绿色理念支撑的。

谁掌握标准制定权,谁就能定义什么是“绿色”

会议指出,要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要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

对此,朱克力表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标准体系,重在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语系障碍”。过去,中国绿色产品出口常遇到“标准打架”的问题:国内一套认证,国外另一套要求,企业得反复检测、申请,成本高、效率低。现在主动对接国际标准,甚至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就能让中国产品、技术、服务在国际市场上“说通用语”,减少贸易摩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更重要的是,标准体系是绿色贸易的“规则权”。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能定义什么是“绿色”。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环保法规”等手段,已经把绿色标准变成了贸易壁垒。中国若不主动参与,就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规则。现在加快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并与国际互通,就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更多话语权,避免被“标准绑架”。比如中国的电动汽车,如果能主导电池回收、碳足迹核算等标准,就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成都中建材开发的装配式碲化镉发电玻璃岩瓦 资料图

朱克力提出,从产业升级看,标准体系是绿色转型的“指挥棒”。企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往往跟着标准走。高标准能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投入绿色技术研发。比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进口产品披露碳足迹,中国企业若想出口,就必须按这个标准调整生产流程。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制定更高水平的国内标准,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这样不仅能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绿色金融、碳交易服务等新兴产业。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编辑 欧鹏

审核 王光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星新闻 incentive-icons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
192939文章数 13371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