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前,北约内部对乌克兰的战略定位本来就存在分歧,一部分成员国认为,必须马上接纳乌克兰,一部分成员国则认为要谨慎。最主要的是,美国是积极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国家。
当然,俄罗斯必然不会同意,也导致这场战争打了三年半依然没有结果。到底谁输谁赢?用林肯的“菜单论”来说,谁坐在餐桌上?谁又沦为了菜单呢?
![]()
泽连斯基
沦为“菜单”的三方
第一便是欧盟,这个看似强大的区域联盟,在俄乌冲突中活成了“冤大头”的典型。
当下的俄乌冲突,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场战争的核心都是地缘竞争的白热化,而俄罗斯始终面临着孤立无援的局面。
19世纪的欧洲,英、法、普、奥、俄五大国构成大国协调体系,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除沙俄外的四大列强集体站在对立面,让俄罗斯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如今的俄乌冲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俄罗斯面对的不仅是整个欧洲,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全面围堵。
可笑的是,欧盟在这场冲突中全程扮演着被美国“收割”却仍帮着数钱的角色。2024年,欧盟为俄乌冲突投入的资金已近3000亿欧元,这些钱本可用于提升欧洲生活水平、完善巴尔干地区基础设施、解决移民问题,却最终流向了战争的无底洞。
普京2023年12月在“年度总结”节目中的点评堪称一针见血:“许多欧洲人士表面上像戴高乐将军一样标榜独立自主,实际上表现得却像贝当元帅一样软弱投降。”
(戴高乐将军在法国沦陷时仍坚持抵抗,喊出“失掉一场战斗不等于失掉战争”的誓言,而如今的部分欧洲政客,却在美俄博弈中放弃战略自主,让欧盟沦为美国遏制俄罗斯的工具,最终自食苦果。)
![]()
第二个沦为“菜单”的是印度。
自印巴冲突失利后,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底气愈发不足,尤其是在特朗普的强硬政策下,屡屡被“拿捏”。
特朗普政府动辄以关税威胁,时不时拿出印度战机被击落的案例敲打莫迪政府,即便莫迪极力展现强硬姿态,却始终在中美俄大国博弈中显得有气无力。
印度的困境在于,既想跻身大国行列,又缺乏足够的战略自主能力,在军事装备依赖进口、经济结构脆弱的背景下,只能在各大势力间摇摆,最终沦为被拿捏的对象。
最悲惨的“菜单”无疑是乌克兰。作为冲突的主战场,乌克兰的命运早已不在自己手中。三年半的战争让乌克兰国土沦为焦土,民众流离失所,经济彻底崩溃,完全依赖西方援助维持运转。
欧盟虽承诺四年内向乌提供500亿欧元援助,却杯水车薪,且援助往往附加政治条件。乌克兰就像大国博弈的棋子,从冲突爆发之初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沦为美西方遏制俄罗斯的“耗材”,其最终命运只能由餐桌旁的大国决定。
![]()
餐桌边缘的博弈者
并非所有国家都只能被动接受命运,中东、高加索地区的一批国家正凭借自身实力,在餐桌边缘奋力博弈,有的已稳稳落座,有的则在冒险前行。
沙特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已铁定坐上餐桌,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这个传统能源大国,早已跳出“石油输出国”的单一标签,凭借精准的外交博弈实现了战略升级。
沙特的智慧在于“骑墙”的艺术,既与俄罗斯在“欧佩克+”框架下保持紧密的能源合作,又在美国外交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大国的合作空间。2025年3月,沙特成功主办俄乌问题会谈,促成美俄乌三方对话,还曾主导俄乌大规模换俘行动,彰显了其中立调解者的地位。
![]()
与沙特的稳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耳其的冒险,土耳其无疑是地缘博弈中的“投机者”,通过介入叙利亚局势、参与加沙停火担保等行动,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但这种“提前支取运势”的做法暗藏风险,土耳其的每一步动作都游走在大国博弈的钢丝上。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却频繁与俄罗斯互动,既想借助俄罗斯制衡西方,又不愿彻底脱离北约体系,既想在中东树立霸权,又面临沙特等地区大国的竞争。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或许能短期获利,但长期来看,过度透支影响力可能让土耳其陷入被动,
当然,除了沙特和土耳其,以色列、伊朗、阿塞拜疆、埃及、朝鲜等国也处于餐桌边缘的博弈地带。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搏命”的机会:以色列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美国支持,在中东占据优势。
徘徊餐桌外的俄罗斯
作为军事大国,俄罗斯为何迟迟无法坐上餐桌?答案很简单:被多方掣肘,陷入了“四处救火”的被动局面,根本没有掌控自身命运的足够空间。
![]()
军事上,俄罗斯正面临三线夹击的困境。
西线,欧洲持续加码对乌援助,2024年推出多轮对俄制裁,英、法等国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攻击俄本土,尽管战场态势胶着,但欧洲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
南线,高加索和中东地区局势复杂,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达成的和平协议,让美国获得了“赞格祖尔走廊”99年独家开发权,这不仅削弱了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影响力,还让美国势力逼近伊朗北部,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被不断侵蚀。
东线,日本趁机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发难,频繁开展军事演习,给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安全压力。三条战线环环相扣,俄罗斯必须处处设防,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纰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种多线作战的困境让俄罗斯疲于奔命,根本无力专注于战略突破。
俄罗斯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乌克兰,乌克兰作为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成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俄罗斯的地缘安全屏障被彻底打破。
如今,北约持续东扩,军事力量不断逼近俄罗斯边境,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
所以,普京之所以敢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一个重要原因是确信中美矛盾无法调和,西方不会集中全部力量对付俄罗斯。但恰恰因为中美保持着战略克制,没有爆发热战,西方才能将大量资源投入到遏制俄罗斯上,让俄罗斯始终被“架在半空中”。
主位的棋手:中美博弈
如今的世界,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中东乱局,都离不开中美博弈的大框架。美国凭借其全球军事存在和经济霸权,试图维持单极世界,通过拉拢欧洲、遏制俄罗斯、打压中国,巩固自身主导地位。
在欧洲,美国通过俄乌冲突削弱了欧盟和俄罗斯,让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在中东,美国通过支持以色列、介入沙特事务,维持地区影响力;在亚太,美国推行“印太战略”,试图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则坚持多边主义,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等机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周边之所以能保持祥和,远离战火,正是因为中国掌握了棋手的主动权,通过稳定的周边外交和强大的综合实力,维护了区域和平。
美国将冲突引向欧洲和中东,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维持霸权;中国则致力于维护周边稳定,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对俄罗斯而言,想要坐上餐桌,必须突破中美博弈的框架限制,而最关键的就是重新掌控乌克兰,重建地缘安全屏障。但在当前中美保持战略平衡的情况下,俄罗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换言之,只要中美不发生热战,西方就会持续将资源投入到遏制俄罗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