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局势紧绷的今天,荷兰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们直接“明抢”了一家中国企业。为了迎合美国的“穿透性原则”,荷兰政府竟对安世半导体下达了冻结令,不仅接管了公司的高层,还强行换上外籍主管,试图把这家中企改头换面,变成“荷兰企业”。这事放在任何国家,都算是赤裸裸的掠夺。
![]()
可中国不是从前的中国了。面对这种打着规则幌子的强盗行径,中方没有惯着。外交部先表态——警告荷兰别玩火;商务部随后出手——一纸稀土出口限制令落地,同时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
安世70%的生产线在中国,中方这一掀桌子,荷兰立刻感受到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果不其然,安世半导体在中方政策落地后,立刻向全球汽车制造商发出告急函:由于荷兰政府干预,芯片无法如期交付。消息一出,整个汽车行业炸了锅。欧洲车企坐不住,美国车厂也急了。
![]()
路透社报道,欧美多家车企联合向荷兰政府发出警告——若不尽快同中方解决问题,产业链可能全面中断,欧洲经济将被严重拖累。美方车企甚至威胁,要让美国政府追究荷兰的责任。
被各方围攻的荷兰政府终于扛不住了。10月17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态:愿与中方就安世半导体问题展开谈判,还一本正经地说“希望确保安世未来能在荷兰发展”。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求饶,但骨子里依旧傲慢。安世是中国企业,何来“在荷兰发展”之说?这不是谈判,而是妄想继续操控中企命脉的自说自话。
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并非孤例。就在中荷关系紧张之际,中美对峙也进入白热化。美方在半导体领域不断加压,结果反伤自己。
![]()
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宣布退出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英伟达在华市场份额从95%暴跌至0%,连阿斯麦的CEO都忧心忡忡地承认,中国市场需求正在急剧下滑。谁还在为美方出口管制买单?还不是他们自己。
更讽刺的是,美光退出的原因之一,竟是“被中国企业挤压”。没错,过去几年,中国的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一步步追上来,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完成了弯道超车。
美国想“卡脖子”,结果反倒让中国逼出了自己的技术。如今的中国,不仅能造中低端芯片,还在人工智能领域打开了新路径,减少了对高算力芯片的依赖。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
所以,当荷兰以为“冻结令”能逼中方让步时,它根本没明白现在的游戏规则。过去他们随意拿捏东方企业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中国敢亮剑,也有资本亮剑。稀土出口一停、供应链一断,欧洲再大的工业体系,也得为一个“错误的站队”付出代价。
这就是现实。你可以选择亲美,但得做好被连坐的准备。你可以试图拿中企开刀,但别指望中方会心软。荷兰现在的处境,就像美光、英伟达、阿斯麦的翻版——在追随美国的路上,一步步把自己送进死胡同。
而如今,面对中国的沉默,荷兰的那句“希望谈判”听起来更像是一句求救。可问题是,这场风暴是他们亲手挑起的。既然想做打手,就得承担代价。中方没必要急着回应,也没必要解释什么。事实会说明一切——在全球化博弈的牌桌上,谁掌握产业链,谁就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所以,这一回,输的不只是荷兰,还有整个盲目追随美国的西方阵营。而赢的,是那个不再低头的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